期刊文献+

论《呼兰河传》的视角转换及互补性叙事策略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呼兰河传》作为萧红的代表作,其前两章采用成人俯视叙事,具有"散文小说化写作"的特点;后五章及尾声则采用儿童仰视、平视叙事,体现了"小说散文化"的特色。文本前后两部分在视角转换及内容叙述上,一方面彰显出较强的独立性,另一方面又因其紧扣情感基调叙事而凸显了内在的互补性,较好展示了作者不拘既定小说模式的创作风格。
作者 武少辉
机构地区 平顶山学院
出处 《绥化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106-108,共3页 Journal of Suihua University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7

二级参考文献13

  • 1陆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拟儿童视角”小说论[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22(2):5-9. 被引量:1
  • 2赵学芳.庐隐、萧红艺术风格比较论[J].临沂师专学报,1996,30(1):66-71. 被引量:2
  • 3[2]汤锐.儿童文学本体论[M].南京: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5.41.
  • 4[1][美]葛浩文.萧红评传[M].北京:北方文艺出版社,1985.152.
  • 5[6]茅盾.《呼兰河传》序[M]∥茅盾文集:第十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96-97.
  • 6巴赫金.小说理论[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 7茅盾.呼兰河传·序,呼兰河传[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79..
  • 8.萧红全集(下)[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1991..
  • 9鲁迅 呐喊·自序.鲁迅作品集[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7,(4)..
  • 10茅盾.呼兰河传*序[A].萧红.萧红全集下[C].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1991.704.

共引文献85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