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呼兰河传》的视角转换及互补性叙事策略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呼兰河传》作为萧红的代表作,其前两章采用成人俯视叙事,具有"散文小说化写作"的特点;后五章及尾声则采用儿童仰视、平视叙事,体现了"小说散文化"的特色。文本前后两部分在视角转换及内容叙述上,一方面彰显出较强的独立性,另一方面又因其紧扣情感基调叙事而凸显了内在的互补性,较好展示了作者不拘既定小说模式的创作风格。
作者
武少辉
机构地区
平顶山学院
出处
《绥化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106-108,共3页
Journal of Suihua University
关键词
萧红
《呼兰河传》
视角转换
散文化
互补性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3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87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7
1
吴福辉.呼兰河传·小城三月·导言[A].萧红.呼兰河传·小城三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
张宇凌.
论萧红《呼兰河传》中的儿童视角[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7(1):181-195.
被引量:31
3
邵滢.
成熟的天真——《呼兰河传》的儿童视角分析[J]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24(2):64-66.
被引量:3
4
阮慧.
梦回呼兰河——简论萧红《呼兰河传》的拟儿童视角[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3):81-85.
被引量:9
5
王宜青.
儿童视角的叙事策略及心理文化内涵[J]
.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5(4):19-22.
被引量:51
6
谢海平.
一串凄婉的歌谣——论萧红的《呼兰河传》[J]
.理论学刊,2004(5):114-115.
被引量:2
7
葛浩文.《生死场》评介[A].萧红新传[M].香港:三联书店.1997.
二级参考文献
13
1
陆新.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拟儿童视角”小说论[J]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22(2):5-9.
被引量:1
2
赵学芳.
庐隐、萧红艺术风格比较论[J]
.临沂师专学报,1996,30(1):66-71.
被引量:2
3
[2]汤锐.儿童文学本体论[M].南京: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5.41.
4
[1][美]葛浩文.萧红评传[M].北京:北方文艺出版社,1985.152.
5
[6]茅盾.《呼兰河传》序[M]∥茅盾文集:第十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96-97.
6
巴赫金.小说理论[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7
茅盾.呼兰河传·序,呼兰河传[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79..
8
.萧红全集(下)[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1991..
9
鲁迅 呐喊·自序.鲁迅作品集[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7,(4)..
10
茅盾.呼兰河传*序[A].萧红.萧红全集下[C].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1991.704.
共引文献
87
1
顾锡家.
浅谈乡土课程体验馆场景设计[J]
.现代教学,2022(9):56-57.
2
神小妹.
魏微小说《一个人的微湖闸》的叙事艺术[J]
.汉字文化,2021(2):138-139.
3
高扬.
论哈帕·李及其创作特色[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5):72-73.
4
陆新.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拟儿童视角”小说论[J]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22(2):5-9.
被引量:1
5
王淑芹.
回归童年的孤独——析《呼兰河传》的童真与寂寞[J]
.科技风,2008(21):147-147.
6
李武华.
试论儿童视角下萧乾小说的复调审美[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3(S1):95-97.
被引量:3
7
黄玲.
萧红小说研究述评[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S1):4-9.
被引量:2
8
贾妍.
从儿童视角分析《呼兰河传》[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8):43-43.
被引量:3
9
袁英哲.
论《杀死一只知更鸟》中儿童视角的叙事策略[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7):118-119.
被引量:3
10
刘晓丽.
人生经历对萧红与林海音叙事视角的影响比较[J]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0(4):56-58.
引证文献
1
1
胡玉洁.
论萧红《呼兰河传》的复调叙述视角[J]
.小品文选刊(下),2016,0(5):71-71.
1
黄智,张明平.
步行的风采——殷白和他的散文《步行集》[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19(S1):45-46.
2
董正宇,罗丽辉.
文学新变的又一可能性——以散文、小说的合流为例[J]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1):93-94.
3
姜艳艳.
茹志鹃小说散文化的结构形态——以《百合花》为例[J]
.青年文学家,2016,0(1X):42-42.
4
刘继红.
论沈从文小说散文化的独特风格[J]
.青年文学家,2009,0(19):60-61.
5
王延学,可儿.
作家创作谈[J]
.语文世界(中旬刊),2002(2):11-11.
6
贺凌.
论沈从文小说散文化的艺术风格[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4(4):80-82.
7
陈良启.
沈从文小说散文化倾向研究[J]
.武夷学院学报,2016,35(10):30-33.
8
胡焕龙.
真情抒发与大胆创新的完美结合——读余国松散文集《半醒人语》[J]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1):64-66.
9
蒋明玳.
论肖红小说的艺术风格在现代文学史上的意义[J]
.东疆学刊,1995,12(3):21-26.
10
蒋明玳.
论肖红小说的艺术风格[J]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4(1):93-97.
绥化学院学报
2012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