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的忧思:史铁生的出发点与归宿——史铁生小说创作论
被引量:6
出处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01-107,共7页
Social Sciences of Beijing
共引文献10
-
1胡山林.苦难把你引向存在的意味——史铁生与存在主义[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4(4):48-53. 被引量:5
-
2那靖波.超越苦难:投入永恒的生命之舞——重读史铁生的《命若琴弦》[J].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08(9):69-71.
-
3朱翠芳.独行者的抵抗和皈依——史铁生小说的结构及其意义[J].文学界(理论版),2011(7):51-53.
-
4张细珍.启蒙、自由、神性——论史铁生的伦理叙事[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4):67-77. 被引量:3
-
5邓齐平.论史铁生创作中的时间意识及其圆形结构艺术[J].湖南社会科学,2014(6):218-222. 被引量:2
-
6魏雪.九十年代散文化小说创作流变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4(4):97-102.
-
7李德南.论史铁生作品中“我”的观念[J].创作与评论,2016(24):4-19. 被引量:1
-
8冯玉霜.我正在人间——史铁生《我与地坛》与张晓风《我在》哲学分析[J].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7(3):161-162.
-
9徐阿兵.“寻找自身与外部世界的最佳相处形式”——论史铁生的形式策略及其贡献[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3(7):72-91.
-
10左荣.试论史铁生作品中对于生命意义的解读[J].青年文学家,2015,0(6Z).
同被引文献69
-
1赵毅衡.神性的证明:面对史铁生[J].当代作家评论,2001(2):92-93. 被引量:2
-
2黄忠顺.诗之思——西方小说与哲学结合的另一种类型及其在中国当代的延伸[J].外国文学研究,2000,22(4):106-110. 被引量:1
-
3史铁生.写作与越界[J].天涯,2007(3):48-49. 被引量:4
-
4李林荣.《务虚笔记》:讲述人生的真实[J].小说评论,1999(2):62-63. 被引量:3
-
5李林荣.作为文体的散文:灵魂的彰显与照亮──兼论史铁生、余秋雨的散文[J].文艺争鸣,1998(4):31-40. 被引量:7
-
6孙郁.通往哲学的路──读史铁生[J].当代作家评论,1998(2):4-11. 被引量:22
-
7周政保.《务虚笔记》读记[J].当代作家评论,1997(3):10-17. 被引量:9
-
8郭春林.没有救赎的人(类)[J].当代作家评论,1997(3):26-31. 被引量:2
-
9荣松.残疾意识与人类情感——史铁生小说新论[J].当代文坛,1992(6):36-38. 被引量:2
-
10徐岱.论神秘——审美反应的体验性阐述[J].文学评论,1997(3):134-144.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8
-
1任丽娜.论史铁生创作对人本困境的体认与超越[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9(3):86-90. 被引量:2
-
2汪雨萌.史铁生研究综述[J].当代作家评论,2012(4):160-169. 被引量:5
-
3杨晓帆.经典重读与八九十年代的转型问题[J].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14(2):62-64. 被引量:1
-
4李艳.在这个碎片化的时代,我们阅读散文[J].装备制造与教育,2016,30(1):76-80.
-
5张丹宁.以《我与地坛》为例看史铁生美文的永恒意义[J].文学教育,2016(15):60-62. 被引量:1
-
6张祎楠.论史铁生散文的超越性美学[J].昭通学院学报,2017,39(4):89-91.
-
7黄夏毓.带着希望反抗绝望——史铁生的生命书写[J].今古文创,2022(9):37-39.
-
8范丽.无尽的超越——评史铁生《命若琴弦》[J].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08(1):102-102. 被引量:4
-
1王渭清.《春晓》标点一辨[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15(4):106-106.
-
2韩晓清.丁玲对福楼拜的审美接受[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1,30(5):45-47. 被引量:1
-
3慈蕊.论余华《活着》的“苦难书写”[J].戏剧之家,2014(16):266-267. 被引量:3
-
4初清华.人类生存境遇的解构与重建——曹禺早期剧作中的生命哲学试析[J].东方丛刊,2003(2):174-187. 被引量:1
-
5马建梅.论史铁生短篇小说《老屋小记》叙事策略的现代性[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5):83-85.
-
6张卫华.逃逸与守望:论乔伊斯的故乡情结与其小说创作[J].山花(下半月),2011(9):123-124.
-
7白玉红.对苦难的精神超越——当代河南小说作家笔下的悲剧意识[J].新闻爱好者(下半月),2008(11):88-88.
-
8曾庆玲.欧阳修“穷而后工”思想的审美内涵[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9):103-105.
-
9刘启涛.从“民族的”到“世界的”——论吉狄马加对艾青的传承[J].当代文坛,2015(5):101-105. 被引量:5
-
10张鸣.失掉底线,教授与衙役同[J].雨花,2010(3):37-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