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需要的客观属性
出处
《青海社会科学》
2000年第2期56-58,共3页
Qinghai Social Sciences
-
1吴伟群.从真理的客观属性看逻辑真理与事实真理[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1):43-44.
-
2刘国金.对客观性范畴的理解[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1):54-56.
-
3李校利.试论谬误的客观属性[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63-66.
-
4李校利.试论谬误的客观属性[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2,13(1):48-51.
-
5李黎明.试论谬误的客观属性[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2,4(1):70-75.
-
6郑明珍.论黑格尔“客观性”范畴的两重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5(3):21-24.
-
7杨松.价值范畴系论纲[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7(2):34-38. 被引量:1
-
8李玉华,鲁洪生.“情景交融”艺术谈(下)[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19(1):68-73.
-
9沈国桢.责任是社会意识形式的重要范畴[J].社会科学家,2001,16(2):31-33. 被引量:10
-
10张渝政.论价值评价对认识的影响[J].学术探索,2001(3):60-62.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