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论的美学意蕴
出处
《青海社会科学》
2000年第2期64-68,,90,,共6页
Qinghai Social Sciences
共引文献13
-
1刘长欣.论老子的“道”与“德”及其“反”道德伦理观[J].中国道教,2001(2):14-17. 被引量:1
-
2刘长欣,陈利利.老子“道”和“德”的自然本质及其辩证关系[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5):70-74.
-
3刘长欣,綦晓菲.老子的“道”与“德”及其伦理设计[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6):76-79.
-
4郭德君.道家哲学和海德格尔哲学思想中的“有”、“无”之辨[J].船山学刊,2009(4):218-222.
-
5张玉琛,霍艳斋.关于《道德经》中生态伦理意蕴的三维透视[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29(10):99-102.
-
6张玉琛.关于《道德经》中生态伦理意蕴的三维透视[J].武警学院学报,2011,27(1):61-63.
-
7刘峻杉.老子的仁德观及其伦理价值[J].道德与文明,2013(3):62-69. 被引量:2
-
8朱晓鹏.探求生命的本体与智慧——老子道论的人学意蕴[J].淄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7(3):31-34.
-
9刘峻杉.老子的义德观及其教育价值[J].基础教育,2015,12(2):19-27. 被引量:4
-
10吴冰.老子生态哲学思想的体系化构建[J].枣庄学院学报,2023,40(3):66-72.
-
1毛崇杰.美学:边界与超越[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2(6):104-106.
-
2薛富兴.自然审美批评话语体系之建构[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6(1):99-106. 被引量:9
-
3祁志祥.直觉、回味与反映、生成——论审美的基本方法[J].人文杂志,2016(12):68-73. 被引量:4
-
4孙振玉.从老子的抱朴说与静观说析其审美认识观[J].晋阳学刊,2004(1):64-66.
-
5薛富兴.中国古代自然审美方法[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6(3):96-105. 被引量:9
-
6张蓉,王媛.幽深情远 林下风流——浅论禅宗影响下的宋元美学[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17(2):84-87.
-
7岳金莲,蒋尚文.庄子的审美精神对当代设计和艺术创作的影响[J].中国美术,2012(6):119-121. 被引量:1
-
8曾耀农,李冬璟.意象重构 通感鉴赏——审美的方法之一[J].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9(2):46-48.
-
9林辉,温乐平,汪菊花.孔子的消费审美思想探析[J].江西社会科学,2010(9):62-65. 被引量:2
-
10祁志祥.重“道”而兼顾“文”:朱熹美学的整体视阈[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4(6):8-13.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