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证—病正症”辨
被引量: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中医学发展历史中,经历了辨“证”论治最基本的实践积累,经过辨“病”论治的对抗疗法,进一步上升到辨“正”论防的养生之道和辨“症”论治的动员疗法。“证”,是人这个主体性开放系统的整体边界效应。
作者
陆广莘
出处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11-14,共4页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证
辨证
病正症
分类号
R228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44
引证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34
同被引文献
44
1
周守仁.
现代科学意义下的复杂性概念[J]
.大自然探索,1997,16(4):103-106.
被引量:7
2
江陵张家山汉简《脉书》释文[J]
.文物,1989(7):72-74.
被引量:24
3
白云静,申洪波,孟庆刚,王永炎.
中医证候复杂性特征及证候研究思路探析[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4,11(9):754-756.
被引量:40
4
符友丰.
病证、证候名义考[J]
.江苏中医,1993,14(1):33-36.
被引量:1
5
王永炎.
完善中医辨证方法体系的建议[J]
.中医杂志,2004,45(10):729-731.
被引量:243
6
肖德馨.
对“证”的认识[J]
.中医杂志,1993,34(10):623-625.
被引量:3
7
杨志贤.
古代“祓除”、“衅浴”仪式演变的文化解析[J]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8(2):10-14.
被引量:2
8
韦黎.
證、证、症、候的沿革和证候定义的研究[J]
.中国医药学报,1996,11(2):4-9.
被引量:35
9
张枢明.
证的研究专家谈[J]
.中医杂志,1996,37(7):430-434.
被引量:18
10
符友丰.
金元鼠疫史与李杲所论病证[J]
.中医杂志,1996,37(4):243-244.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
10
1
符友丰.
病史见证中医——从复杂适应系统看中医学的本质特征[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S1):113-150.
被引量:2
2
黎镇华.
“证”的面面观[J]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3,13(1):10-12.
3
封静,张志斌.
现代证候概念研究发展趋势[J]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6,7(1):54-56.
被引量:2
4
郭蕾,王永炎,张志斌,张俊龙.
证候概念发展轨迹探源[J]
.中西医结合学报,2006,4(4):335-338.
被引量:9
5
闪增郁,成伊竹,向丽华,陈燕萍.
论中医基础理论现代研究的思路与方法[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6,2(5):21-22.
被引量:1
6
滕修胜.
关于以证论痰的思考[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6,2(5):50-51.
被引量:2
7
逯敏,贾妮.
证候—体质—基因组学研究模式的探讨[J]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8,31(2):3-4.
被引量:5
8
符友丰,危北海.
关于证候概念的探讨[J]
.黑龙江中医药,1991,20(6):5-9.
被引量:3
9
黄临锋.
“辨证论治”名实析义[J]
.大众科技,2017,19(6):163-165.
10
郭蕾.
证候概念渊源及现代对证候的研究简析[J]
.中医药学刊,2003,21(6):947-948.
被引量:10
二级引证文献
34
1
Xuemin Wang,Yingying Sun,Qiuyue Wang,Zhifeng Yu.
Research on Tongue Image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Based on Smartphone[J]
.Chinese Journal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English Edition),2020,29(2):1-9.
2
符友丰.
病史见证中医——从复杂适应系统看中医学的本质特征[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S1):113-150.
被引量:2
3
常存库.
证候的构成、内涵、实质和意义[J]
.中医药学报,2009,37(1):1-4.
被引量:5
4
章荣翔.
中医病名诊断刍议[J]
.新中医,1996,28(3):5-7.
被引量:2
5
刘保延,王永炎.
证候、证、症的概念及其关系的研究[J]
.中医杂志,2007,48(4):293-296.
被引量:109
6
陈茂华,陈涛.
中医证候标准化研究简析[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7,21(4):3-4.
被引量:1
7
滕修胜.
痰概念的演变及内涵[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7,3(3):49-50.
被引量:14
8
阮善明,沈敏鹤.
新论“辨证论治”[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5):1062-1064.
被引量:2
9
李翠娟,孙理军.
论《诸病源候论》对中医体质理论的贡献[J]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32(2):5-6.
被引量:4
10
韩丽萍,王小宁.
骨密度与骨质疏松肾虚证的相关性研究[J]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32(6):63-65.
被引量:16
1
辜晓进.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数字唯一”的正论与悖论[J]
.青年记者,2018(1):78-81.
2
徐登国.
张仲景治疗出血探微[J]
.辽宁中医杂志,1995,22(4):153-154.
3
傅绪珍,杨开清.
肾病综合征中医药治疗研究概况[J]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9,18(1):60-62.
被引量:5
4
何昭青.
教学方法与教学效果的统计分析[J]
.邵阳高专学报,1996,9(4):367-369.
5
今村稔,林茂森.
“社会主义破产论”批判[J]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1990(6):1-4.
6
仲济强.
当纵横家言遇到东瀛文体:略谈日本时期的梁启超对报章文体的贡献[J]
.汉语言文学研究,2018,9(1):86-93.
7
曹芙蓉.
从《天论》篇试析《荀子》“论”体文[J]
.青年文学家,2017,0(8Z):54-54.
8
江燕,曾安平,陈继红,王旭方,余承惠.
余承惠教授辨证辨病相结合治疗慢性肾脏病思路和经验[J]
.四川中医,2018,36(3):19-21.
被引量:7
9
张喜奎,史丽.
慢性肾衰中医药研究述评[J]
.国医论坛,1993,8(1):44-46.
被引量:4
10
林一延.
WUI界面设计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与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8):209-210.
中医杂志
1990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