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引证文献5
-
1齐小刚.文本发生学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J].当代文坛,2009(2):48-51. 被引量:4
-
2杨建林,苏新宁.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创新力研究的现状与思路[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0,33(2):5-8. 被引量:16
-
3李红英.界在有无缥缈间——评鲁枢元的《文学的跨界研究》[J].中州大学学报,2011,28(2):60-62.
-
4王志耕.比较文学为什么要跨学科?[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5(5):101-111.
-
5王文惠.“文学界面研究”视域下的“文学生态学”新论[J].外语教学,2023,44(1):97-101.
-
1刘渊.福克纳创作的背景──本世纪20、30年代美国主流文化思潮简析[J].教师教育论坛,1998,24(1):24-26.
-
2杨洪承.《现象与视阈——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纵横》[J].鲁迅研究月刊,2003(7):19-19.
-
3杨道云.《巴比特》:美国20世纪20年代主流价值准则的缩影[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4,22(12):46-48.
-
4徐文广,李玉明.鲁迅道德批判的内容及其一般原则——兼及其当代意义[J].江汉论坛,2003(3):92-95. 被引量:2
-
5杨正润.论忏悔录与自传[J].外国文学评论,2002(4):23-29. 被引量:26
-
6昌耀.艺术札记(二)[J].青海湖,2010(3):9-9.
-
7谭帆.“俗文学”辨[J].文学评论,2007(1):76-82. 被引量:16
-
8刘海洲.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中的“现代性”反思[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1(1):243-246. 被引量:3
-
9乔兆军.文人哭穷[J].新校园(阅读版),2014,0(9):72-72.
-
10冯宪光.“文化”(Culture)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J].中国文学研究,2008(1):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