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社会观和文化观
被引量:1
出处
《前沿》
2000年第8期2-4,共3页
Forward Position
参考文献6
-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62页.
-
2《邓小平文选》第二卷1978.9.16第三卷1983.1.16.
-
3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
-
4江泽民.《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三班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
5李瑞环.《在新形势下,民族宗教问题研讨班学员座谈会上的讲话》.
-
6.《中国统计年鉴》[M].,1997..
共引文献427
-
1王国良.孔孟·朱熹·戴震——中国生存论哲学传统的建构[J].社会科学战线,2004(4):57-62. 被引量:1
-
2萨本望.邓小平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战略构想——纪念伟人百年诞辰[J].和平与发展,2004(3):4-9.
-
3杨帆.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文化的演进[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2,4(4):11-16.
-
4孔东菊.对干扰法院独立审判因素的几点思考[J].当代法学,2002,16(1):137-139. 被引量:8
-
5谭建娥.主体性互动教育方式与集体主义价值观[J].求索,2004(8):172-173.
-
6王聚芹.刍议作为当代存在哲学之基础的马克思实践人道主义[J].东南学术,2004(3):4-8. 被引量:1
-
7薛驹.用邓小平党建理论指导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试点工作[J].浙江社会科学,2004(5):3-7. 被引量:2
-
8宋耀禄.高举民族团结进步的旗帜——纪念西北民族学院建校50周年[J].西北民族研究,2000(2):1-5.
-
9詹世亮.不干涉别国内政和社会制度是国际关系新秩序最主要的原则——兼析美国“大中东民主改革计划”的实质[J].国际问题研究,2004(5):5-10. 被引量:1
-
10文斯奇.论邓小平理论的逻辑起点[J].现代哲学,2000(3):1-5.
同被引文献14
-
1唐欣.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中的几个主要关系[J].甘肃理论学刊,1999(6):27-28. 被引量:1
-
2杨永生.三代领导核心的文化观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J].理论学刊,2007(2):15-16. 被引量:1
-
3张筱强.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与中国共产党的文化使命[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7,11(2):90-96. 被引量:9
-
4张华.历史地系统地把握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10):5-12. 被引量:22
-
5郑祥福.从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审视大众文化[J].浙江社会科学,2008(2):81-87. 被引量:8
-
6罗文东.论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J].思想战线,2009,35(1):83-86. 被引量:4
-
7陈建香.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J].高校理论战线,2009(2):41-42. 被引量:13
-
8吴琼.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1):133-134. 被引量:2
-
9刘刚.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忧患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下),2010(5):151-153. 被引量:6
-
10李薇,章志图.大学生入党动机功利化的现状及对策[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2,22(1):138-141. 被引量:19
-
1张建设.学习江泽民《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一文的体会[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28(3):66-67.
-
2秦文亮,杨耀.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依靠力量的几点思考[J].前沿,1998(8):6-8.
-
3黄志斌,吴波.生产力、生产关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哲学研究,2013(2):118-123. 被引量:3
-
4张启华.超越资本主义阶段并不违背历史规律——澄清对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一个误解[J].科学社会主义,1987(3):20-22.
-
5吕安兴.对“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哲学解读[J].江海纵横,2003(6):7-8.
-
6卞玲霞.旗帜鲜明地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教育[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4(6):109-111. 被引量:5
-
7梁柱.群众路线是唯物史观与工作路线的统一[J].中华魂,2015,0(3):22-26.
-
8马原生.人民群众是起决定作用的历史创造者[J].理论月刊,1987(2):14-17. 被引量:1
-
9赵长清,李绍明,马树勋.边疆民族地区精神文明建设方法论的理论思考[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4,5(3):55-59.
-
10陈锡喜.群众路线教育的理论自觉、历史视野和实践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2013(17):4-8.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