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激励教育刍议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激励教育,就是教育工作者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努力前进的过程。激励教育的主体是教育工作者,激励教育的客体(对象)是受教育者,即学生。激励教育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做人和做学问,积极上进;有时是为了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使其按激励者所期望的轨道和方向前进。一、尊重学生,爱心引领在影响激励教育成效的因素中,首要的并不是激励技巧的高低、激励方法的多少,而是对学生爱的真切与否,或者说是否真正发自内心地、科学地把被激励者作为鲜活的生命个体和人格个体来尊重,否则越是高超的技巧越容易沦为急功近利的工具,甚至“好心不得好报”,引发学生的逆反乃至对抗。我们的激励教育应该坚决摒弃功利性的操作,在爱的引领下回归教育所固有的尊重个体、激发潜能的本质。正如爱默森所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尊重学生,才能收获学生的尊重。而要真正做到尊重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理解学生,正如歌中所唱:“悲伤着你的悲伤、痛苦着你的痛苦”。和学生课下的促膝长谈,面对面、一对一的传道、授业、解惑,在学生和我之间架起了彼此尊重和理解的桥梁。每个学期我都要和每一位学生进行至少一次单独谈话,时间不少于半小时。和学生聊聊家常,了解其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有助于发现困扰学生学习的非智力因素。慢慢走进学生的内心,帮他(她)们卸掉负面情绪,解惑于无形之中,因此深受学生信赖。
作者 李玉刚
出处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下旬)》 2012年第7期26-27,共2页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