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生活教育与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理论的精华部分,它源于美国杜威的"教育即生活",但又把杜威的教育思想与中国教育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生活教育,为近现代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今日之教育,怎么冲出"围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作者
陈晴
机构地区
湖北武汉体育学院
出处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2年第8期58-60,共3页
Journal of Teaching and Management
基金
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课题项目(2010B051)的部分研究成果
关键词
社会适应能力
能力的培养
生活教育
学生
陶行知教育理论
教育改革与发展
教育即生活
近现代中国
分类号
G420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27
同被引文献
19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11
参考文献
6
1
陶行知系列研究江苏课题组.陶行知论师范教育(内部发行),1988.
2
潘多拉.高考状元“混”得如何?武汉商报,2011-06-19(A02).
3
潇湘晨报.求职受挫,他十年未出家门.武汉商报,2011-08-07(A09).
4
张瑜琨.学历都是浮云,能力和态度更重要.武汉商报,2011-07-30(A06).
5
陈晴,周贤江.
情商与创新型体育人才之培养[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38(3):11-14.
被引量:12
6
陈晴,周贤江,汪宇峰,付志华.
试论体育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37(3):22-25.
被引量:18
二级参考文献
6
1
郭凤志.创新意识及其社会培育[N].中国教育报,2002-07-24(3).
2
刘继安.大学的历史使命——访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N].中国教育报,2002-07-29(1).
3
鞠献利.教师素质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112-121.
4
陈晴.机制转换与体育学院发展之思路[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
5
陈晴,刘琼珍.
培育创造思维造就创新型体育人才[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36(4):9-11.
被引量:9
6
陈晴,周贤江,汪宇峰,付志华.
试论体育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37(3):22-25.
被引量:18
共引文献
27
1
叶春兰.
校园体育文化对大学生情商的影响[J]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8(2):30-31.
被引量:1
2
吴剑正.
知识经济时代高校体育专业创造型体育人才的培养[J]
.岱宗学刊(泰安教育学院学报),2009(1):89-91.
3
马振东.
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
.昌吉学院学报,2004(3):68-69.
4
石冰,王亮清.
普通高校学生体育课成绩“一一制”评价体系的实验研究[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38(5):132-134.
被引量:7
5
詹兴永.
大学体育教学中的情商(EQ)培养[J]
.湖北体育科技,2005,24(2):217-218.
被引量:4
6
池斌,蔡艺.
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EQ的培养[J]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0(5):106-107.
7
王琨,王宏涛.
篮球运动员情商的作用与培养[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15(6):74-75.
被引量:5
8
王正.
论学校体育教学对学生情商的培养[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4):67-68.
9
赵伟奇.
广东省高校健美操社团现状调查与研究[J]
.体育世界,2011(3):118-119.
被引量:2
10
郑永才.
高校排球课对学生情商的培养[J]
.价值工程,2011,30(20):182-183.
同被引文献
19
1
关辉,陈雪红,王敬红.
21世纪中学体育教师素养及其构成因素分析[J]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5,20(3):98-100.
被引量:5
2
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陶行知全集:第2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
3
新华社.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北京:人民日报,2013-11-16,(1).
4
四书[M].(英)里雅各,杨伯峻,译.长沙:湖南出版社,1992.
5
顾明远,边守正.陶行知选集:第3卷[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6
罗儒国.
“教学回归生活世界”问题研究评析[J]
.现代教育管理,2009(6):57-61.
被引量:8
7
李兆元,崔晓良,司昌莉,罗佳义.
高校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建设探析[J]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8,26(2):37-39.
被引量:7
8
吴小毛.
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理念下的体育教师专业素养探究[J]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6):123-125.
被引量:8
9
邹泓,余益兵,周晖,刘艳.
中学生社会适应状况评估的理论模型建构与验证[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65-72.
被引量:90
10
张力.
纵论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任务[J]
.人民教育,2013(1):10-13.
被引量:81
引证文献
5
1
胡焱芹,陈晴.
基于立德树人的体育价值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2014,4(29):108-109.
被引量:6
2
宋广成.
陶行知生活教育对学校军训工作的启示[J]
.兰台世界,2016,0(3):76-78.
3
文晶晶,文烨,陈晴.
学校体育在培养学生社会适应性中的作用探析[J]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6(12):50-52.
被引量:3
4
张易.
自我效能感视角下的成人学习策略培养[J]
.中国成人教育,2018,0(13):21-23.
被引量:1
5
谢国标.
立德树人理念在学校体育中渗透的策略[J]
.当代体育科技,2019,9(30):107-107.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1
1
许婧.
“立德树人”视域下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J]
.冶金管理,2020(21):157-158.
被引量:6
2
李建.
基于“立德树人”下的高职体育素质教学探讨[J]
.当代体育科技,2016,6(29):114-115.
被引量:4
3
黄伟.
以“立德树人”为导向的体育竞赛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实施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8,0(23):159-160.
被引量:1
4
范日辉,欧建兵.
基于新时代背景下学校体育的“立德树人”思考[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9,0(7):124-124.
5
杨军,于宽.
高职体育教学中关于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有效培养[J]
.高教学刊,2019,5(10):176-178.
被引量:10
6
王晓婷.
中小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状况与应对之策[J]
.当代体育科技,2019,9(28):200-200.
被引量:1
7
赵燕霞.
新建本科院校英语教师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研究——以山西省六个地区的调研情况为例[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9,31(11):33-36.
8
王利君.
基于“以德树人”的中职体育教学研究[J]
.成才之路,2020,0(9):26-27.
被引量:1
9
周静思.
高职院校足球教学的立德树人价值探析[J]
.拳击与格斗,2020,0(8):40-40.
10
庄黎明.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5(24):24-25.
被引量:1
1
姜燕.
试论毛泽东教育思想中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J]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3(2):4-6.
被引量:1
2
梁晓凤.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对我国中长期教育的启示[J]
.生活教育,2013(2):15-18.
3
谢培松.
“三个面向”: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J]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4,4(4):118-120.
被引量:1
4
刘少林.
论邓小平教育思想的理性思维特征[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20(2):4-7.
5
丁美华.
“活动单导学”模式与“陶行知教育思想”[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下旬),2013(4):51-51.
6
张玉香.
让生成在预设的轨道中释放光彩[J]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07(12):24-25.
7
王红伟.
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与中国教育实际相结合——解读《共产党宣言》中深刻的教育思想[J]
.魅力中国,2010,0(7X):104-104.
8
方晓东.
经验与启示——对我国教育的回顾与反思[J]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2(2):16-19.
9
张鹏.
认真学习贯彻毛泽东教育思想[J]
.黑河教育,1994(Z1):9-9.
10
课程改革背景下基础教育问题的反思[J]
.广西教育,2005(11B):6-6.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2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