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内涵的复杂性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个复杂的文化概念,这种复杂性不仅体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的"物质性"与"非物质性"复合并存,也表现在其本身系统要素的多样性、存在状态的生命性、认知方式的情感性和发展趋势的不确定性。只有通过这种复杂性的解读,才有可能无限接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存在状况。
作者
侯洪澜
齐明
机构地区
甘肃中医学院
出处
《社科纵横》
2012年第8期129-130,共2页
Social Sciences Review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复杂
文化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23
同被引文献
55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43
参考文献
2
1
高小康.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学术创新[J]
.河北学刊,2008,28(3):185-187.
被引量:4
2
高小康.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再思考[J]
.探索与争鸣,2008(4):65-67.
被引量:21
二级参考文献
3
1
杨义.
重绘中国文学地图的方法论问题[J]
.社会科学战线,2007(1):97-113.
被引量:17
2
B.克罗齐.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3
夏志清.金瓶梅新论[A].金瓶梅西方论文集[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共引文献
23
1
章向玲.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困境--以“西安高腔”为例[J]
.探索与争鸣,2008(7):57-59.
被引量:5
2
赵静.
浅析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十年的研究现状[J]
.科学之友(中),2011(2):138-139.
被引量:1
3
苏蓉.
文化认同视阈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态研究——以噶丹·东竹林寺羌姆乐舞为研究个案[J]
.大舞台,2012(2):161-162.
4
肖建飞,阿依登.卡斯拉汗.
新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和重点——基于新疆社会文化产品的高“公共性”[J]
.黑龙江民族丛刊,2012(2):54-58.
被引量:3
5
郭慧丽.
市场导向下的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策略——以河北省为例[J]
.河北学刊,2012,32(5):199-202.
被引量:7
6
杨杰.
试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乡土性[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5(6):38-41.
被引量:3
7
李红.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J]
.神州民俗,2012(12):9-13.
8
魏崇周.
高校与政府部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特点及合作机制简论[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3(2):17-21.
9
王志平.
基于准公共品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适度开发研究[J]
.企业经济,2014,33(12):115-118.
被引量:1
10
韩成艳.
从学术上拯救“原生态”和“本真性”概念[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7(6):86-91.
被引量:16
同被引文献
55
1
张燕峰.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体研究[J]
.文化学刊,2021(6):65-67.
被引量:1
2
索柏民.
提升企业知识管理能力的知识审计初探[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9(2):25-29.
被引量:9
3
陈瑶.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浙江经验[J]
.文化遗产,2012(3):21-23.
被引量:5
4
连冕.
文化批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资源与实务[J]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6(6):43-46.
被引量:1
5
陈淑娟.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探究[J]
.黑龙江史志,2014(1).
被引量:2
6
宋俊华.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诠释与重构[J]
.学术研究,2006(9):117-121.
被引量:65
7
李世涛.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理解与规范问题[J]
.学习与实践,2006(9):134-141.
被引量:33
8
吕建昌,廖菲.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国际认同[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4(2):103-107.
被引量:12
9
高丙中.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整合性的学术概念的成型[J]
.河南社会科学,2007,15(2):15-17.
被引量:65
10
张春丽,李星明.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研究述论[J]
.中华文化论坛,2007(2):137-140.
被引量:51
引证文献
4
1
萨如拉,谢芳.
知识审计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J]
.会计之友,2014(3):114-118.
被引量:2
2
陈少冰.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管见[J]
.科技资讯,2015,13(19):226-227.
3
蔡寅春,方磊.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动力、路径与实例[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3(1):57-62.
被引量:41
4
陈伊桐.
浅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以东坝大马灯为例[J]
.改革与开放,2021(24):42-48.
二级引证文献
43
1
田磊,张宗斌,孙凤芝.
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融合研究[J]
.山东社会科学,2021(5):123-128.
被引量:41
2
徐鹏飞,韩顺法.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融合:机理、动力与路径[J]
.北京文化创意,2020(5):49-55.
被引量:3
3
白娜.
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
.中国市场,2016(21):154-155.
被引量:4
4
范果.
基于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模式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9):255-256.
被引量:4
5
于再君,叶博雄,林乙煌.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研究——以福建长汀彭坊村为例[J]
.龙岩学院学报,2017,35(1):48-52.
被引量:4
6
孟志华,关瑞娣,李璇.
面向产品开发流程的知识审计研究[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14(8):60-62.
被引量:1
7
何娟.
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扬州剪纸与旅游产品融合创新研究[J]
.美术教育研究,2017(21):71-72.
被引量:1
8
郭娟.
舟山海洋民俗体育文化传承动力研究[J]
.浙江体育科学,2018,40(1):32-36.
9
徐传谌,王艺璇.
旅游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融合:一个综述[J]
.经济体制改革,2018,0(3):91-96.
被引量:13
10
冯瑞萍.
新时期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路径探究[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9(7):224-225.
被引量:3
1
张丽清.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认知与品格的体悟[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3(S2):151-152.
2
述文.
非遗传承:凤翔木版年画[J]
.中外文化交流,2015,0(10):59-61.
3
郭庆生.
论体育教学中和谐文化的缺失及其重构[J]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1(6):145-146.
被引量:1
4
王焯.
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原则的界定与模式构建[J]
.江西社会科学,2010,30(8):214-218.
被引量:28
5
韩燕.
适度文化移情对文化生态的平衡效用[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10):129-132.
被引量:1
6
王牧.
瓦拉纳西 与天堂无限接近[J]
.世界,2008(5):108-117.
7
常大群.
试论汉语言的文化特性——以“气”字为例[J]
.海外华文教育,2008(4):73-76.
8
梁颖.
透过中英十五世纪的民谣看中英文化差异[J]
.现代交际,2012(1):45-46.
被引量:1
9
王倩.
从日常生活审美化来反思艺术与生活的界限[J]
.美与时代(创意)(上),2009(11):26-28.
10
江文富.
文化基因的生命性特征[J]
.广东医学院学报,2013,31(6):637-640.
社科纵横
2012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