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争议制造者《环球时报》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有批评者指出,《环球时报》只是一味地给政府抬轿子,说好话。其实不然。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61年不遇的特大暴雨,首都北京的排水系统在这场暴雨面前变得不堪一击。《环球时报》发表社论,称这场暴雨“冲出了中国现代化的原形,以及北京作为发展中国家首都的本色”。
作者 张涛甫
出处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94-94,共1页 Youth Journalist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17

  • 1周瑾.用“国际眼”看世界——访《环球时报》副总编辑胡锡进[J].对外大传播,2005,13(2):21-23. 被引量:1
  • 2陈阳.框架分析:一个亟待澄清的理论概念[J].国际新闻界,2007,29(4):19-23. 被引量:194
  • 3李特·约翰(史安彬译).《人类传播理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 4刘大保.(2000),《社论写作》.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 5徐梅(2011).“环球”凉热:风暴眼中的胡锡进与“环球”舆论场.《南方人物周刊》,(6):31-38.
  • 6Cortes,C.& Vapnik,V.(1995).Support-vector networks.Machine Learning,20(3):273-297.
  • 7Entman,R.M.(1993).Framing:toward clarification of a fractured paradigm.Journal of Communication,43(4).
  • 8Gitlin,T.(1980).The whole world is watching:mass media in the malting and(un)making of the new left.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 9Goffman,E.(1974).Framing analysis:an essay on the organization of experience.New York:Haper & Row.
  • 10李特·约翰(史安彬译).《人类传播理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

二级引证文献17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