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采蓝镂花的艺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蓝印花布,在宋、元时称“药斑布”,明、清及民国期间成为百姓的传统服饰。《古今图书集成》记载:“药斑布出嘉定及安亭镇。宋嘉定中(1208~1224)有归姓者创为之。以布抹灰药而染色、候干、去灰药,则青白相间。有人物、花鸟,作被面、帐帘之用。”蓝印花布也因取材方便。操作简单,故而它能历几千年而久盛不衰,
作者
卢建汶
出处
《江苏地方志》
2012年第4期4-7,共4页
Jiangsu Local Chronicles
关键词
《古今图书集成》
艺术
蓝印花布
传统服饰
民国期间
安亭镇
人物
分类号
J0-05 [艺术—艺术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27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吴元新.
江海之滨,终朝采蓝——南通蓝印花布工艺的传承与创新[J]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2):5-8.
被引量:16
2
罗尗子.江苏民間藍印花布[J].装饰.1960(03)
3
沈从文.
谈染缬——蓝底白印花布的历史发展[J]
.文物,1958(9):13-15.
被引量:14
共引文献
27
1
田伟,李加林,冯光.
中国古代彩色夹缬源流考略[J]
.创意设计源,2024(1):23-29.
被引量:1
2
胡进,简小娅.
斑布考——兼谈蜡染[J]
.贵州文史丛刊,2001(2):41-45.
被引量:2
3
杨玉清,贾京生.
同工而异曲:中国蓝印花布与日本红型比较研究[J]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2):64-70.
被引量:3
4
奚燕锋.
南通蓝印花布服装设计传承、创新思路[J]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1):55-60.
被引量:4
5
奚燕锋,梁惠娥.
南通蓝印花布的历史和现状以及发展优势思索[J]
.纺织学报,2012,33(2):98-103.
被引量:23
6
黄天灵.
论民间艺术在旅游商品设计中的作用--以南通特色旅游商品为例[J]
.美术大观,2013(3):92-93.
7
李斌,李强,杨小明,李建强.
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起源和发展研究[J]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13,26(2):17-22.
被引量:7
8
许绣琦.
桐乡蓝印花布工艺的现状及其发展探析[J]
.学周刊(上旬),2014(6):240-240.
被引量:2
9
金少萍,王璐.
中国古代的绞缬及其文化内涵[J]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7(3):100-120.
被引量:14
10
辛欣.
讨论舞台服装造型艺术的作用和特点[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4(11):120-120.
被引量:1
1
张文起.
宣南戏园集锦[J]
.北京文史,2000(2):31-32.
2
罗艺军.
C.爱森斯坦与中国文化艺术(节选)续[J]
.当代电影,2012(1):61-66.
被引量:2
3
刘曦林.
苍老复青春——蒋采苹的重彩世界[J]
.世界知识画报(艺术视界),2009(6):12-17.
4
陶莹.
朱景华:木为本 巧雕刻[J]
.文化月刊,2012(8):114-117.
5
郭健锋,刘花凤.
青花瓷与中国画的紧密关系[J]
.景德镇陶瓷,2009,19(3):15-15.
被引量:3
6
上海曲协首推安亭镇申报“中国曲艺之乡”[J]
.曲艺,2012(5):72-72.
7
蒋琰滨.
浅谈书法中的隶书[J]
.市场周刊,2012(6):124-124.
8
刘瑛男.
我爱书法[J]
.新课程(小学),2009(7):79-79.
9
英慧.
好莱坞常青树梅丽尔·斯特里普[J]
.上海百货,2009(19):23-23.
10
理智.
陈半丁VS来楚生[J]
.中国收藏,2012(11):144-149.
江苏地方志
2012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