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民族形式”论争与毛泽东战时文艺民族化构想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抗战期间,"民族形式"论争因其特殊的战争背景,使得论争中文学属性淡出,更多体现为不同政治意识形态的碰撞与交锋。政治文化和战争因素构成了论争的核心,并最终决定了论争的进程和战时文艺民族化的路径选择。
出处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23-26,共4页 Journal of C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基金 2010年度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2010SK628)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4

  • 1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M]∥毛泽东选集(一卷本).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485-501.
  • 2柯仲平.谈“中国气派”[N].新中华报,1939-02-07(04).
  • 3巴人.中国气派与中国作风[G]∥陈寿立.中国现代文学运动史料摘编(下).北京:北京出版社,1985.
  • 4陈伯达.论文化运动中的民族传统.解放,1938,(46).
  • 5艾思奇.旧形式运用的基本原则[G]∥陈寿立.中国现代文学运动史料摘编(下).北京:北京出版社,1985.
  • 6周扬.对旧形式利用在文学上的一个看法[M]//周扬文集(一).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 7何其芳.论文学上的民族形式[G]∥陈寿立.中国现代文学运动史料摘编(下).北京:北京出版社,1985.
  • 8向林冰.论“民族形式”的中心源泉[G]∥陈寿立.中国现代文学运动史料摘编(下).北京:北京出版社,1985.
  • 9葛一虹.民族形式的中心源泉是在所谓“民间形式”吗[G]∥陈寿立.中国现代文学运动史料摘编(下).北京:北京出版社,1985.
  • 10胡风.论民族形式问题的提出和争点[J].中苏文化,1940(10):5-7.

共引文献32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