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民族形式”论争与毛泽东战时文艺民族化构想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抗战期间,"民族形式"论争因其特殊的战争背景,使得论争中文学属性淡出,更多体现为不同政治意识形态的碰撞与交锋。政治文化和战争因素构成了论争的核心,并最终决定了论争的进程和战时文艺民族化的路径选择。
作者
夏文先
张巧凤
机构地区
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
常州工学院
出处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23-26,共4页
Journal of C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基金
2010年度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2010SK628)
关键词
毛泽东
文艺
民族形式
民族化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4
共引文献
32
同被引文献
5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14
1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M]∥毛泽东选集(一卷本).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485-501.
2
柯仲平.谈“中国气派”[N].新中华报,1939-02-07(04).
3
巴人.中国气派与中国作风[G]∥陈寿立.中国现代文学运动史料摘编(下).北京:北京出版社,1985.
4
陈伯达.论文化运动中的民族传统.解放,1938,(46).
5
艾思奇.旧形式运用的基本原则[G]∥陈寿立.中国现代文学运动史料摘编(下).北京:北京出版社,1985.
6
周扬.对旧形式利用在文学上的一个看法[M]//周扬文集(一).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7
何其芳.论文学上的民族形式[G]∥陈寿立.中国现代文学运动史料摘编(下).北京:北京出版社,1985.
8
向林冰.论“民族形式”的中心源泉[G]∥陈寿立.中国现代文学运动史料摘编(下).北京:北京出版社,1985.
9
葛一虹.民族形式的中心源泉是在所谓“民间形式”吗[G]∥陈寿立.中国现代文学运动史料摘编(下).北京:北京出版社,1985.
10
胡风.论民族形式问题的提出和争点[J].中苏文化,1940(10):5-7.
共引文献
32
1
宗廷虎.
论百年来白话修辞学的发展[J]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5):62-69.
2
袁盛勇.
“民族形式”论争的历史性回顾与反思[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5(5):49-54.
被引量:3
3
郭国昌.
文艺奖金与解放区的文学大众化思潮[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2(4):87-100.
被引量:4
4
袁盛勇.
民族—现代性:“民族形式”论争中延安文学观念的现代性呈现[J]
.文艺理论研究,2005(4):2-9.
被引量:14
5
黄延敏.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论传统文化与新文化[J]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24(2):46-49.
6
杨经建,易娟.
反思与重释:“红色经典”论[J]
.社会科学战线,2006(6):93-100.
被引量:4
7
蔺春华.
论王蒙的苏联文化情结[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5(1):84-90.
被引量:3
8
石凤珍.
“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的现代性意义——兼论延安文艺的性质[J]
.文艺研究,2007(3):65-71.
被引量:1
9
李明.
论讨论式教学的特点及其在文学课教学中的特殊作用[J]
.湘南学院学报,2007,28(1):115-117.
10
赵黎明.
“大众语”:五四白话文精英色彩的祛除——对1934年大众语问题讨论的一个观察侧面[J]
.北方论丛,2007(5):38-42.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5
1
黄宗贤.
抗战时期关于绘画“民族化”问题的论争[J]
.美术观察,2000(11):56-59.
被引量:6
2
曹林红.
民族、阶级与“形式”的政治——论抗战时期“文艺的民族形式”讨论[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1(3):67-77.
被引量:1
3
唐正芒.
论抗战时期大后方关于文艺民族形式问题的论争[J]
.武陵学刊,1999,34(6):40-43.
被引量:1
4
郑大华.
抗战时期“学术中国化”运动的再研究——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J]
.浙江学刊,2015(4):5-14.
被引量:8
5
唐鸿棣.
重新认识抗战时期对“民族形式”问题的讨论[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8(2):91-109.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1
1
郑大华.
论抗战时期“文艺的民族形式”的提出及其讨论[J]
.中国文化研究,2018(2):95-109.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4
1
曾颖,李章斌.
诗歌形式与“时代语言”--谈何其芳的“现代格律诗”理论[J]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22,36(1):10-15.
2
林绪武.
新旧之间:基于《新中华报》对“民族形式”报道的考察[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132-141.
被引量:2
3
艾姝.
刘岘插图《百花齐放》与“木刻民族形式”的争鸣[J]
.文艺研究,2022(6):134-151.
被引量:2
4
刘艳.
抗战时期文艺民族形式概念探讨的跨时代贡献[J]
.湖北社会科学,2023(3):106-113.
被引量:2
1
白丽.
文艺民族化视野下的“寻根文学”解读——以韩少功《爸爸爸》为例[J]
.文艺生活(下旬刊),2013(9):6-6.
2
毕海.
启蒙话语交锋与“民族形式”文艺论争的实际内涵——以胡风的质疑为视角[J]
.阅江学刊,2013,5(6):125-132.
3
李瑛.
致力于新诗和人民群众结合的典范[J]
.诗刊,1991,0(5):54-57.
4
毛巧晖.
“民族形式”论争与新中国民间文学话语的源起[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8(4):26-29.
被引量:3
5
鲁迅文艺思想研究[J]
.鲁迅研究动态,1988(S1):3-5.
6
王冠英.
鲁迅文艺民族化思想散论[J]
.民族文学研究,1991,9(2):72-77.
被引量:1
7
金会峻.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民族形式论争”有关资料目录[J]
.新文学史料,2000(1):177-201.
被引量:4
8
曾垂提.
关于文艺民族化的模糊性思考[J]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4):31-37.
9
龚刚.
文艺民族化思潮的当代反思——以探究民族形式论争的文学史意义为中心[J]
.社会科学论坛,2017(2):95-103.
被引量:1
10
樊德三.
重温毛泽东文艺民族化、现代化的思想[J]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3(3):63-65.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