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媒体窥私的社会心理动因——从默多克窃听事件谈起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默多克新闻集团的窃听事件又一次把媒体对个人隐私的侵害,和媒体的道德责任的缺失推到风口浪尖。但是,人们对于媒体窥私盛宴背后的公众兴趣一直缺乏足够的认识。媒体窥私的背后有着复杂的社会心理动因。
作者
向淑君
机构地区
廊坊师范学院文学院
出处
《东南传播》
2012年第9期54-55,共2页
Southeast Communication
关键词
默多克窃听事件
媒体窥私
社会心理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C912.6 [经济管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4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39
同被引文献
25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4
1
向淑君.
隐私侵害的媒介伦理审视[J]
.孝感学院学报,2011,31(2):54-59.
被引量:2
2
肖静.
新媒介环境中人的异化[J]
.当代传播,2007(5):64-65.
被引量:37
3
福柯.权力的眼睛:福柯访谈录[M].严锋,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20.
4
苏晓波.为什么人们喜欢窥探名人的隐私?[EB/OL].(2010-08-13). http!/Ipsych qiaogu.com/info 89298/.
二级参考文献
14
1
彼得斯.交流的无奈[M].何道宽,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259.
2
汉娜·阿伦特.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M]//汪辉,陈燕谷.文化与公共性.北京:三联书店,1998:62.
3
James Gleick,"Big Brother is Us,"[J]. The New York Times Magazine, September, 1996 (29).
4
冈特·绍伊博尔德.海德格尔分析新时代的科技[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219-221.
5
鲍德里亚著 刘成富 全志钢译.《消费社会》[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页.
6
汉娜·阿伦特.人的条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200.
7
边沁 时殷弘译.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M].北京:商务出版社,2000..
8
彼得·斯坦,约翰·香德.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M].王献平,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
9
马克·波斯特著.《第二媒介时代》第1版.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第52-53页.
10
[法]保罗·维利里奥著,陆元昶译:《解放的速度》,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第23页、28页、27页。
共引文献
39
1
武学怡.
数字化重生:时间维度下隐私边界的消弭与重建[J]
.新媒体研究,2023,9(15):15-18.
2
洪杰文,段梦蓉.
朋友圈泛化下的社交媒体倦怠和网络社交自我[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0,42(2):76-81.
被引量:58
3
胡滨.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哲学考察与当代启示[J]
.劳动哲学研究,2020(1).
4
赵高辉,李小翠.
用发展的眼光理性透视--2007年新媒体研究综述[J]
.新闻记者,2008(4):69-71.
被引量:3
5
张苑琛.
博客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影响初探[J]
.新闻记者,2008(4):76-78.
被引量:3
6
赵高辉.
匿名、互动与身份认同——2003-2007年网络人际传播研究综述[J]
.新闻传播,2009(4):60-61.
被引量:5
7
张九海,刘兴凯.
博客的悖论——谈博客对大学生的影响[J]
.教育学术月刊,2009(7):62-64.
被引量:2
8
吴应梅,黄小云.
博客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及教育引导[J]
.社科纵横,2010,25(9):46-49.
被引量:4
9
曾润喜,徐晓林.
社会变迁中的互联网治理研究[J]
.政治学研究,2010(4):75-82.
被引量:44
10
聂吉凤.
媒介生存下学校德育面临的挑战[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30(6):57-58.
同被引文献
25
1
高连克.
论霍曼斯的交换理论[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8-10.
被引量:24
2
王玮,邱鹏.
网络自拍解读[J]
.中国青年研究,2006(4):70-72.
被引量:18
3
金志成,周象贤.
受众卷入及其对广告传播效果的影响[J]
.心理科学进展,2007,15(1):154-162.
被引量:44
4
郭景萍.
西方情感社会学理论的发展脉络[J]
.社会,2007,27(5):26-46.
被引量:35
5
高小岩.
“想象的共同体”的理论困境与探讨[J]
.内蒙古社会科学,2009,30(1):73-77.
被引量:14
6
刘振.
明星代言现象国外研究综述[J]
.广告大观(理论版),2007(1):38-42.
被引量:6
7
石大建,李向平.
资源动员理论及其研究维度[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5(6):22-26.
被引量:59
8
白淑英,肖本立.
新浪微博中网民的情感动员[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9(5):60-68.
被引量:97
9
万怡.
“留白”——中国艺术审美的新境界[J]
.文学界(理论版),2011(4):266-267.
被引量:20
10
王传芬.
网络自拍的传播心理探究[J]
.编辑之友,2013(8):77-78.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
3
1
王晶莹.
脱口秀节目的语言艺术与受众契合——以《脱口秀大会》第四季为例[J]
.传媒论坛,2022,5(22):57-60.
被引量:1
2
李蓝蓝.
网络自拍现象下的人际交往[J]
.新闻世界,2015(3):143-144.
被引量:1
3
廖秉宜,狄鹤仙.
文艺明星短视频代言广告的情感动员机制[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4,46(9):84-91.
二级引证文献
2
1
杨静,张勇,查抒佚.
网络自拍行为的社会功能与心理学解读[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8,34(2):48-52.
被引量:3
2
谢佳,崔明伍.
关联理论视角下脱口秀幽默语言的修辞格研究——以《脱口秀大会》第四季为例[J]
.滁州学院学报,2023,25(4):43-49.
1
周烈琼.
新闻和隐私——以《世界新闻报》窃听事件为例[J]
.新闻世界,2012(2):124-126.
2
陈爱华,杨鸣.
生活空间的电视窥私——电视生活类真人秀《交换空间》等节目的隐性表达[J]
.新闻知识,2010(10):55-56.
被引量:4
3
范以锦,肖文舸.
对新闻价值与新闻价值观的思考——结合《世界新闻报》窃听事件进行分析[J]
.记者摇篮,2011(10):3-5.
4
万佳欢.
《世界新闻报》的生存法则[J]
.中国新闻周刊,2010(18):70-72.
被引量:1
5
王仕勇,陈旻,陈聪.
舆论监督与媒介责任:由《世界新闻报》窃听事件引申[J]
.重庆社会科学,2011(8):66-71.
被引量:2
6
谁是《悬疑新闻》的推手[J]
.中国监狱学刊,2014,29(6):61-61.
7
张修智.
默多克大而能倒的启示[J]
.青年记者,2011(15):34-34.
8
肖复兴.
帕蒂·史密斯的启示[J]
.全国优秀作文选(美文精粹),2011(3):33-34.
9
王亚琼.
《世界新闻报》窃听事件对中国媒体的启示[J]
.青春岁月,2013,0(12):153-153.
被引量:2
10
陈力丹,曹文星.
媒体须改变以暗访为荣的观念——《世界新闻报》停刊带来的启示[J]
.新闻实践,2011(9):25-27.
被引量:2
东南传播
2012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