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柏拉图论灵魂与教育——从《会饮》和《理想国》谈起
被引量:
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柏拉图的教育理念以灵魂不死和轮回学说为基础,包含着两个层面,一些人被灵魂自身驱迫着先去认识实在的世界,而后他们回到城邦,帮助仍在意见世界生活着的人们转向真实。《会饮》作为成熟期著作,能很好地展示第一种教育观念,《理想国》的洞穴比喻则是对这两种教育观念的综合。
作者
聂萌
机构地区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出处
《理论界》
2012年第8期77-78,共2页
Theory Horizon
关键词
灵魂不死
灵魂轮回
灵魂转向
自我教育
教育他人
分类号
B5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56
同被引文献
14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5
1
第欧根尼·拉尔修著.柏拉图传.柏拉图对话集[M].王太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631.
2
[德]爱德华·策勒尔(EduardZeller,1814-1908).古希腊哲学史纲[M].翁绍军,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134.
3
[古希腊]柏拉图著(Plato,约前427一前347).柏拉图的《会饮》[Z].刘小枫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46、29、44、94.
4
王凌云.Paideia:灵魂转向的技艺-对柏拉图(理想国)卷七的一个评注.萌萌主编.“古今之争”背后的“诸神之争”[c].上海:三联书店,2006:227.
5
[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M].郭斌和,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82—22.
共引文献
56
1
梁燕玲.
教育人性观的开放空间[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5(2):102-108.
被引量:1
2
江峰.
客观与主观:当代课程哲学的两种知识观评析[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4(4):54-74.
被引量:23
3
徐百军.
柏拉图反民主思想:阐释、分析与评价[J]
.理论月刊,2007(1):71-73.
被引量:2
4
韩素玲.
《理想国》里的“和谐”理想——柏拉图《理想国》的“和谐”理念刍议[J]
.东岳论丛,2007,28(5):152-154.
被引量:1
5
李金荣.
平等及信息平等的逻辑过程[J]
.图书与情报,2007(1):55-62.
被引量:10
6
韩素玲.
论柏拉图的国民教育理念[J]
.山东社会科学,2007(9):151-152.
被引量:1
7
何志武,崔宇声.
论政治理性的现代转换及其对政府治理理念的影响[J]
.湖北社会科学,2008(3):36-38.
被引量:2
8
郭守运.
文艺模型与政治蓝图的关系——柏拉图《理想国》新论[J]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9(6):24-26.
9
周佳.
建立关于大学研究的微观政治哲学范式[J]
.湖北社会科学,2008(5):158-160.
10
余友辉.
美德可教吗?--苏格拉底哲学命题的美德教育悖论[J]
.道德与文明,2008(3):62-65.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14
1
梯利.西方哲学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79-81.
2
高明仕,张东升.论《采矿学》课程教学的框架充填法[J].煤炭高等教育,2010(增刊):27-30.
3
马永康.实施符合人的认知规律的教育--在各级学校开设各种实用项目活动[J].中国教育科研杂志,2010,22(7):24-27.
4
《课堂教学结构设计模型全书》编委会.课堂教学结构设计模型全书[M].1996.
5
汪理全,梁学勤,张吉雄.
采矿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
.煤炭高等教育,1999,17(3):43-46.
被引量:5
6
程燕霞.
论苏格拉底“助产术”对现代教育的意义[J]
.科教导刊,2012(4):15-16.
被引量:3
7
杨深坑.
柏拉图心中的理想教师[J]
.教师月刊,2012(10):35-36.
被引量:1
8
曹树刚.
论我国采矿工程本科教育及其改革[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7(1):82-83.
被引量:19
9
张力,邓志良.
人的认知行为特性对人因失误的影响[J]
.衡阳工学院学报,1990,4(2):19-26.
被引量:3
10
黄京鸿.
图式理论与地理教学[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7(1):123-126.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2
1
高明仕,杜计平.
从苏格拉底的“助产术”到柏拉图的“理性之乐”——再论《采矿学》课程教学的框架充填法[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2):87-91.
被引量:3
2
杜娟.
论《礼记·乐记》对“人”的积极性关怀[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34(3):3-5.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4
1
郭婧.
论《乐记》中的美学思想[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0(6):13-14.
被引量:2
2
刘永立,石浩然,秦涛.
水体下急倾斜煤层开采采空区矸石充填技术[J]
.煤炭技术,2014,33(4):259-261.
被引量:2
3
李青锋.
煤矿开采学课程教学方法实践探析[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6(4):98-100.
被引量:5
4
李青锋.
基于工程哲学的采矿工程专业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探讨[J]
.煤炭高等教育,2015,33(2):88-92.
被引量:3
1
邵晗,古艳芳.
柏拉图“洞穴比喻”探析[J]
.许昌学院学报,2012,31(1):124-127.
被引量:3
2
唐敏.
第俄提玛的最高爱欲教诲——柏拉图《会饮》210a-212c释义[J]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28(6):33-36.
3
戚瑞.
《王制》中的洞穴与灵魂转向[J]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8(4):340-342.
被引量:1
4
王根磊.
从柏拉图的“洞穴比喻”来浅谈灵魂转向[J]
.思想战线,2013,39(S2):11-12.
被引量:1
5
刘明峰.
“洞穴比喻”中的三个偶然事件[J]
.文艺生活(下旬刊),2015,0(8):259-260.
6
冯晓洁.
解读柏拉图“洞穴比喻”[J]
.武夷学院学报,2016,35(8):10-13.
被引量:1
7
潘斌.
胡塞尔的“生活世界”与马克思的实践哲学[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9(1):41-45.
被引量:2
8
陈炎,李琳.
佛家与佛教[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5(5):112-121.
被引量:1
9
张晓楠.
古希腊哲学中的灵魂问题初探[J]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9(2):57-60.
10
肖会舜.
《理想国》中“洞喻”的教化意含[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8(1):91-95.
理论界
2012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