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语言主观性与主观性理论研究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主观性是言语主体在说出一段话的同时还表达他对所说内容的认识情态、评价、态度和情感。主观性存在于语言表达的各个层面。过去的研究,多从客观的角度研究语言的结构、语言间的变换关系;很少涉及语言的结构、结构间的变换背后所表达的情感和态度。因此,这种研究带有极大的局限性。
作者
李青
机构地区
大连大学英语学院
出处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7期77-81,共5页
Journal of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基金
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现代汉语把字句主观性研究"(L11DYY038)
关键词
主观性
主观化
情感
态度
分类号
H0 [语言文字—语言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5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2364
同被引文献
27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5
1
王红旗.
“当作”与“看作”[J]
.世界汉语教学,2009,23(1):27-37.
被引量:4
2
王蕊.
主观性在人称代词移用中的表现[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20(9):77-79.
被引量:4
3
张黎.
汉语“把”字句的认知类型学解释[J]
.世界汉语教学,2007,21(3):52-63.
被引量:33
4
张谊生.
“把+N+Vv”祈使句的成句因素[J]
.汉语学习,1997(1):13-16.
被引量:13
5
沈家煊.
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33(4):268-275.
被引量:2324
二级参考文献
55
1
沈家煊.
如何处置“处置式”?——论把字句的主观性[J]
.中国语文,2002(5):387-399.
被引量:344
2
崔希亮.
人称代词及其称谓功能[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1):46-54.
被引量:72
3
叶向阳.
“把”字句的致使性解释[J]
.世界汉语教学,2004,18(2):25-39.
被引量:95
4
杨素英.
从情状类型来看“把”字句(上)[J]
.汉语学习,1998(2):10-13.
被引量:35
5
沈家煊.
词义与认知——《从词源学到语用学》评介[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29(3):77-79.
被引量:43
6
张旺熹.
“把字结构”的语义及其语用分析[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91(3):88-103.
被引量:97
7
王桂安.
论“人称代词活用”[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2):82-86.
被引量:11
8
崔希亮.
“把”字句的若干句法语义问题[J]
.世界汉语教学,1995,9(3):12-21.
被引量:172
9
沈家煊.
R.W.Langacker的“认知语法”[J]
.当代语言学,1994(1):12-20.
被引量:177
10
张伯江.
论“把”字句的句式语义[J]
.语言研究,2000,20(1):28-40.
被引量:305
共引文献
2364
1
王炳.
第一人称代词换用的主观性[J]
.郑州师范教育,2024,13(1):70-74.
2
林忠,秦豆.
当代儿童小说中人称代词的交互主观性——以《漂亮老师和坏小子》为例[J]
.语言历史论丛,2021(1):108-126.
3
武钦青,刘德贝.
“大不了”的容让义与反预期——兼论与“充其量”的区别[J]
.语言与翻译,2021(2):28-32.
被引量:2
4
王林哲.
“这/那家伙”的词汇化及话语标记功能[J]
.东方语言学,2021(1):87-102.
5
梁凱.
否定构式“X什么Y”的功能表达及其特点[J]
.语文学刊,2021(1):43-46.
6
杨坤,吴灵蕊.
主观肯定构式“还不是”的构式化分析[J]
.语言学研究,2023(1):71-84.
7
牛儒雅.
认知语法视阈下的人称代词指称义研究——以“新型冠状病毒”相关事件为例[J]
.语言学研究,2022(2):85-95.
8
刘雨晨.
论心理空间体与祈使句标记——以达拉特旗晋语“来”字祈使句为例[J]
.语言学研究,2021(1):80-94.
9
梁永红.
汉语“简直了”的话语标记功能及其形成[J]
.语言学研究,2020(2):100-110.
被引量:2
10
余珩.
“总是”语义及用法流变考察[J]
.历史语言学研究,2021(2):200-211.
同被引文献
27
1
徐今.
也谈趋向补语的语法意义[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3(3):62-65.
被引量:3
2
马庆株.
“V来/去”与现代汉语动词的主观范畴[J]
.语文研究,1997(3):17-23.
被引量:54
3
齐沪扬.
空间位移中主观参照“来/去”的语用含义[J]
.世界汉语教学,1996,10(4):56-65.
被引量:45
4
范继淹.
论介词短语“在十处所”[J]
.语言研究,1982,2(1):71-86.
被引量:89
5
刘月华.
关于趋向补语“来”、“去”的几个问题[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80(3):36-44.
被引量:32
6
沈家煊.
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33(4):268-275.
被引量:2324
7
方经民.
现代汉语第三人称代词指称及其语境制约——兼与日语第三人称代词比较[J]
.当代语言学,2004,6(3):236-247.
被引量:23
8
朱冠明.
情态与汉语情态动词[J]
.山东外语教学,2005,26(2):17-21.
被引量:70
9
陈乐平.
位移动词“来”“去”语用含义分析[J]
.韶关学院学报,2005,26(11):84-86.
被引量:5
10
郭家翔.
视点取向与“上来、上去”的使用[J]
.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23(3):7-9.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2
1
权文兰.
谈“V上去/上来”立足点的主观性[J]
.现代语文,2018(6):24-28.
2
权文兰.
“V到—上来”结构的主观趋向性[J]
.现代语文,2019(2):50-56.
1
徐英平.
俄语构词成素衍变与构词模式衍生[J]
.外语研究,2007,24(4):43-46.
被引量:2
2
何洪峰.
论几种带形容词的结构[J]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7,0(1):55-62.
3
黄贞姬.
《汉语水平汉字等级大纲》中的汉字与韩国教育用汉字构词能力的比较[J]
.汉语学习,2000(1):51-55.
被引量:4
4
尹莉.
象似性原则在重动句中的应用[J]
.北方文学(下),2013(7):178-178.
5
王蓓蓓.
德语非施事描述方式的主要形式及其语言实现[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40(5):352-358.
6
雷淑娟.
基于空间体认的语义与结构间对称非对称的认知分析[J]
.学术交流,2010(6):160-163.
7
张时倩.
构式语法和概念框架功能的对比分析——以英语撞击动词为例[J]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0(4):301-302.
8
何洪峰.
论“NA的N”结构[J]
.黄冈师专学报,1997,17(2):56-61.
被引量:1
9
徐士达.
英语介词WITH加复合宾语及其变形结构[J]
.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2(2):72-74.
10
岳中奇.
同位结构与名词性偏正结构[J]
.语文研究,2001(3):10-14.
被引量:4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