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合同法中的可预见性规则 被引量:3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可预见性规则是多数国家和有关国际法律文件用来限制违约方赔偿责任的基本手段。在考虑损失的可预见性的过程中,有许多因素影响着法官的判断,比如合同的价金等因素。可预见性规则与相当因果关系说在实际操作的结果上非常接近。我国《合同法》第113条第一款应将损害分为"通常损害"与"特别损害",并增加下述内容:如果损害是因为违约方的欺诈行为所致,那么即使在订立合同时不能预见,违约方也要对损害加以赔偿。
作者 李富民
出处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30-133,共4页 Journal of Henan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基金 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122400450410)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 1詹姆斯·戈德雷.私法的基础:财产、侵权、合同和不当得利[M].张家勇,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658-662.
  • 2迈克尔·D.贝勒斯.法律的原则-一个规范的分析[M].张文显,等,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240.
  • 3E.艾伦·范思沃斯.美国合同法[M].葛云松,丁春艳,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822-824.
  • 4崔建远.合同法(第三版)[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357,25-26.
  • 5范在峰,张斌.两大法系违约损害赔偿可预见性规则比较研究[J].比较法研究,2003,17(3):17-25. 被引量:27

二级参考文献2

共引文献42

同被引文献8

引证文献3

二级引证文献1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