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携带凶器抢夺”行为之认定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案例启示:立法之所以将“携带凶器抢夺”拟制为抢劫罪,是因为两者侵害的法益与社会危害性基本相同或相似,也即两者之间在法益侵害、客观危险、主观恶性上存在相当性。在具体认定“携带凶器抢夺”的行为时,应结合“凶器”本身对人身安全造成伤害的可能性、“携带凶器行为”的客观危险性以及行为人是否具有携带凶器并用于实施抢夺行为的主观目的而作综合认定。
作者
程国栋
赵敖宇
机构地区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律系
广东省茂名市人民检察院
出处
《中国检察官》
2012年第16期10-13,共4页
The Chinese Procurators
关键词
携带凶器抢夺
抢夺行为
法益侵害
携带凶器行为
社会危害性
主观恶性
人身安全
主观目的
分类号
D924.3 [政治法律—刑法学]
D920.5 [政治法律—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0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63
同被引文献
10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9
参考文献
5
1
张太范,王晓慧.
“携带凶器抢夺”之我见[J]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4(4):45-48.
被引量:2
2
汪海燕.
携带凶器抢夺以抢劫罪论处的几个问题[J]
.人民司法,1999,0(2):38-39.
被引量:6
3
姜翠玉.
浅谈“携带凶器抢夺”认定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
.山东法学,1999,14(4):44-46.
被引量:9
4
张明楷.
简论“携带凶器抢夺”[J]
.法商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0,17(4):89-95.
被引量:56
5
高铭喧,马克昌主编.《刑法学》(第五版),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第462-463页.
二级参考文献
20
1
[英]丹宁.《法律的训诫》[M].群众出版社,1985年第10期..
2
[英]鲁珀特·克罗斯 菲利普·A·琼斯.赵秉志等译.《英国刑法导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57页,第57页,第56页.
3
[美]安·塞德安,罗伯特·B·塞德曼.《法律秩序与社会改革》,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66页.
4
J.C.Smith & B.Hogan,Criminal Law,Butterworths 1978,4^th ed.p.p.392.
5
早稻田司法考试研究室编.《刑法各论》,早稻田经营出版社.1990年版,第33页.
6
[日]大冢仁.《刑法各论》(上卷),青林书院新社.1968年版.第75页.
7
[日]前田雅英.《最新重要判例250(刑法)》,弘文堂1996年版.第127页.
8
[俄]斯库拉托夫,列别捷夫主编.《俄罗斯联邦刑法典释义》(下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431页.
9
日本最高裁判所1972年3月1日判决,载《最高裁判所刑事判例集》第26卷,第2号,第187页.
10
[日]大冢仁.《刑法概说(各论)》,有斐闭.1992年改订增补版,第40页.
共引文献
63
1
康明已,彭泽君.
“携带凶器抢夺”以抢劫罪论罪探析[J]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3):67-70.
被引量:3
2
孟伟.
斡旋受贿之职务关系刍议[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5):52-54.
被引量:1
3
汤媛媛.
新型盗窃罪法律适用问题研究[J]
.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7(4):90-93.
被引量:2
4
彭泽君.
“携带凶器抢夺”认定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6(3):32-34.
被引量:1
5
陈仕学.
论“定罪处罚”规定[J]
.时代法学,2002(S2):20-22.
6
徐红霞.
对“携带凶器抢夺”定罪的质疑[J]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4):72-73.
7
曾粤兴,贾凌.
抢劫罪、抢夺罪若干问题研究[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9(1):11-18.
被引量:16
8
郭泽强,蒋娜.
刑法第20条第3款与第1款关系研究——兼论第20条第3款条款的意义[J]
.法学家,2002(6):66-74.
被引量:7
9
苏雄华.
携带凶器抢夺研究[J]
.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6(3):61-63.
被引量:2
10
刘建军.
论“携带凶器抢夺”[J]
.法制与社会,2008(24).
同被引文献
10
1
刘柱彬.
中国古代盗窃罪概念的演进及形态[J]
.法学评论,1993,11(6):48-53.
被引量:25
2
张明楷.
盗窃与抢夺的界限[J]
.法学家,2006(2):119-131.
被引量:170
3
吴林生.
平和窃取说之批判——兼与张明楷教授商榷[J]
.法学,2010(1):30-48.
被引量:42
4
董玉庭.
盗窃与抢夺的新界分说质疑——兼与张明楷教授商榷[J]
.人民检察,2010(15):20-25.
被引量:31
5
何显兵.
再论盗窃与抢夺的界限——对公然盗窃论的质疑[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12(5):34-40.
被引量:24
6
陈兴良.
定罪之研究[J]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15(1):11-21.
被引量:44
7
何荣功.
也论盗窃与抢夺的界限——兼与张明楷教授商榷[J]
.当代法学,2012,26(4):66-72.
被引量:44
8
魏东.
从首例“男男强奸案”司法裁判看刑法解释的保守性[J]
.当代法学,2014,28(2):38-46.
被引量:37
9
王瑜.
信仰亦或信任——论守法模式的超验与经验[J]
.河北法学,2018,36(1):41-52.
被引量:5
10
贾永健.
法治信仰:“法律信仰”之重构[J]
.河北法学,2018,36(6):2-17.
被引量:13
引证文献
1
1
陈伟强.
“盗窃罪”通说之辩护——兼议“平和窃取说”提倡之不必要[J]
.河北法学,2019,0(9):58-72.
被引量:9
二级引证文献
9
1
谢嘉.
盗窃罪特殊犯罪对象的认定研究[J]
.长江丛刊,2019,0(31):113-113.
2
谭健强,梅贵友.
遵循传统理论:盗窃行为“公开性”之辩驳[J]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20,19(6):36-41.
3
周佳熹.
论盗骗抢交织行为的认定——兼对传统通说的辩护[J]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1,21(3):93-98.
4
江淑娟.
再论盗窃罪的秘密性——基于责任主义的规范诠释[J]
.江西警察学院学报,2021(3):101-107.
5
林洋.
论盗窃罪与抢夺罪的界限[J]
.公安研究,2021(5):40-47.
6
金泽刚,张曦.
“平和窃取说”理论和实践意义之重申[J]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2021,30(6):66-75.
7
袁彬,薛力铭.
法定数字货币对盗窃罪认定的冲击及其解决[J]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3):104-113.
被引量:1
8
孔忠愿.
“公开盗窃说”之否定——以刑法基本立场为中心展开[J]
.甘肃政法大学学报,2023(3):22-37.
9
曹虎.
从已售第三方支付账户中支取他人资金构成盗窃罪[J]
.人民司法,2023(35):22-25.
1
对携带凶器抢夺问题的再认识[J]
.人民检察,2003(10):39-40.
2
曹益军.
浅谈携带凶器盗窃的司法认定[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4(18):134-135.
3
宋华,陈从治.
海峡两岸转化型抢劫罪之比较[J]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1(1):39-40.
4
陈庆安.
试论携带凶器抢夺行为的认定[J]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5(1):50-51.
被引量:2
5
谢彤.
“携带凶器抢夺”定罪问题的探讨[J]
.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4(2):30-32.
被引量:1
6
石艳芳.
携带凶器抢夺行为之研究[J]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2012,24(1):80-84.
被引量:1
7
王联合.
论“携带凶器抢夺”认定中的几个问题及立法完善[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4(1):128-131.
8
卢臻.
关于携带凶器抢夺行为的立法探讨[J]
.哲理(论坛版),2009(5):68-70.
9
史书义.
关于“携带凶器抢夺”的几点思考[J]
.检察实践,2005(6):22-23.
被引量:1
10
孟凡强.
领导干部必须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J]
.党课,2012(9):35-41.
中国检察官
2012年 第1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