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儒家思想符号化及其社会功能 被引量: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符号化是一定群体思想和内在精神的感性化,它能在无外力诱导条件下让人的感官不自觉接受该群体思想的影响,从而轻松内化符号所蕴含的旨意,使群体思想和内在精神迅速普及化和大众化。儒家思想的普及化和大众化过程就采取了游说与私塾、神化并祭祀儒家人物、政府奖赏感性化、有形的宗族统治、建立庙宇和牌坊等符号化手段。这些符号化手段不仅使儒家思想不断传承,同时也丰富了我国传统文化,塑造了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模式和伦理道德模式。
出处 《中华文化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57-165,共9页 Journal of Chinese Culture
基金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传统文化视角下西江流域神谱研究》,项目号11XSH001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7

  • 1许慎.说文解字(上)[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1.449.
  • 2郭沫若.驳儒说[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279.
  • 3梁皇侃.论语集解义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5.156.
  • 4洪眉.偶像崇拜[J].艺术评论,2007(4):69-71. 被引量:2
  • 5翟富文.来宾县志[M].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37.673.
  • 6玉林市政协文史资料工作委员会.玉林文史资料(第二十一辑)[Z],1992.17.
  • 7刘海燕.关羽形象与关羽崇拜的传播与接受[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74-79. 被引量:12
  • 8郑湘畴.平南县志[M].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40.257.
  • 9程天璋.桂平县志[M].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20.328,337.
  • 10兴业县志[M].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67.55.

二级参考文献38

  • 1张淑一.先秦“赐姓”问题探索[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4):29-32. 被引量:4
  • 2黄开国.董仲舒《公羊》学方法论[J].哲学研究,2001(11):54-60. 被引量:6
  • 3晋·陈寿.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1959..
  • 4孙宅巍 韩海浪.现代中国社会基层组织的历史变迁.江苏社会科学,2000,4:96-101.
  • 5《贯塘胡杨五修族谱》.
  • 6《南京市城区编组保甲暂行办法草案》.
  • 7王云骏.《民国南京城市社会管理问题研究》[J].江苏社会科学,1999,(3).
  • 8《光绪石埭杜氏宗谱》卷一.
  • 9《京兆归氏世谱》卷上《春祭天考》.
  • 10后晋·刘煦等.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2278.2390.4741.2279.2491.2170.2662.3941.3507.

共引文献67

同被引文献39

引证文献3

二级引证文献20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