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阿魏蘑子实体生长适宜环境条件研究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从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含量等方面探讨了阿魏蘑子实体生长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阿魏蘑出菇期最适的空气相对湿度为85%~95%,温度为8~18℃,适宜的光照强度为300~500lx,适宜的二氧化碳浓度范围为300~90 mg/kg。
作者
耿军
机构地区
淄博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出处
《食用菌》
2012年第5期6-7,共2页
Edible Fungi
基金
淄博市科学技术发展计划项目[编号(2004)34]
关键词
阿魏蘑
菌丝体
培养条件
分类号
S646 [农业科学—蔬菜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74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74
1
周长青,王秀峰,李玉.
白灵侧耳栽培条件下对碳源利用规律的研究[J]
.中国食用菌,2009,28(1):30-32.
被引量:5
2
李萍萍,朱忠贵,胡永光.
芦苇末在食用菌和蔬菜栽培中的利用技术[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4(z1):24-26.
被引量:18
3
竹文坤,段涛,蒋成.
红侧耳双核菌株降解稻草木质纤维素研究[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8(8):204-210.
被引量:3
4
林辉,罗海凌,林占熺.
香根草栽培毛木耳的研究[J]
.食用菌,2004,26(6):14-15.
被引量:3
5
钟雪美,屈亮,王本成.
平菇对不同碳氮比麦草培养料主要组分的降解研究[J]
.微生物学杂志,1993,13(1):21-25.
被引量:9
6
肖光辉.
香菇大分子碳源代谢的研究[J]
.食用菌学报,1994,1(1):31-35.
被引量:12
7
宋安东,吕洋,尤晓颜,陈刚,裴红波,汤建华.
几种食用菌产木质素降解酶类研究[J]
.中国食用菌,2005,24(2):39-41.
被引量:9
8
王玉万,王云.
构菌栽培过程中对木质纤维素的降解和几种多糖分解酶活性的变化[J]
.微生物学通报,1989,16(3):137-140.
被引量:90
9
罗涛,江枝和,翁伯琦,应朝阳,罗旭辉.
不同用量圆叶决明栽培巨大口蘑对其产量与氨基酸含量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5,13(3):65-68.
被引量:10
10
潘迎捷,倪新江,李人圭.
香菇生长过程中木质纤维素的生物降解规律[J]
.食用菌学报,1995,2(2):18-22.
被引量:37
引证文献
2
1
陈怀疆,惠明荣,陈改印,刘磊,王玉华,惠德军,丁春芝.
柱状菇形阿魏菇高效益生产新技术初探[J]
.食用菌,2013,35(6):41-43.
2
李波,刘朋虎,王义祥,翁伯琦.
以草代料栽培食用菌的相关技术与主要物质转化机制研究进展[J]
.福建农业学报,2015,30(1):90-97.
被引量:11
二级引证文献
11
1
聂国添,黄千慧,苗娟,李肖,龙莹,张磊,连玲丹,谢斌,江玉姬,谢宝贵.
五节芒栽培糙皮侧耳的子实体质构分析[J]
.食用菌学报,2016,23(1):31-36.
被引量:6
2
胡芸莎,王伟.
红枣修剪残枝利用探讨[J]
.新疆农机化,2017,0(1):9-12.
被引量:3
3
韦书高.
熟料栽培食用菌的原料与配方分析[J]
.南方农业,2017,11(15):34-34.
被引量:1
4
赵耀,彭冬梅,徐朋飞,张厚东,李明周,王得伟.
林果业残枝粉碎机械的研究现状与分析[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7(36):22-22.
被引量:4
5
周晶,林兴生,林辉,林冬梅,阳伏林,林占熺.
菌草研究与应用进展[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49(2):145-152.
被引量:46
6
钟珍梅,黄勤楼,陈钟钿,黄秀声,冯德庆.
基于15N示踪的“稻/草-食用菌-菜”循环系统氮肥利用率评价[J]
.农业工程学报,2020,36(21):253-259.
被引量:2
7
郑榕妍.
农业绿色发展背景下福州市菌草产业发展的价值前景与发展对策[J]
.农业与技术,2021,41(18):166-169.
8
刘艳玲,刘朋虎,李晶,王彤,齐彬,林冬梅,林占熺.
不同栽培原料对灵芝生长及其子实体营养品质的影响[J]
.福建农业学报,2022,37(5):609-616.
被引量:9
9
林辉,刘艳玲,罗海凌,王彤,林占熺,苏德伟,林兴生,林冬梅.
种植芦竹属菌草对土壤酶活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J]
.福建农业学报,2022,37(5):675-682.
被引量:2
10
王路朋,刘凌云,姚澜,范冬雨,李长田,李玉.
人工疏蕾对杏鲍菇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微生物学通报,2022,49(10):4186-4193.
被引量:7
1
志诚.
珍稀食用菌市场潜力大[J]
.新农村,2003(11):5-5.
2
马光恕,廉华.
蕨菜不同生育期的适宜环境条件研究[J]
.现代化农业,2004(9):25-26.
被引量:1
3
徐振邦,陈华,陈涛,邵春海,杨善勋.
促进兴安落叶松天然更新的出苗条件研究[J]
.应用生态学报,1994,5(2):120-125.
被引量:14
4
黄姜的生长周期与适宜环境[J]
.致富天地,2002(7):14-14.
5
张培根,董瑞年.
寒冷地区建立鸡舍适宜环境的探讨[J]
.养鸡机械与技术,1994(1):12-13.
6
胡文波,李俊明.
信息水对香菇子实体生长的生理效应研究[J]
.食用菌,1989(3):17-17.
7
方金山.
阿魏蘑袋栽技术[J]
.农村百事通,2001(10):29-30.
8
毕锦云.
十种珍稀食用菌函待开发[J]
.海峡科技,2003(3):42-42.
9
严泽湘.
十种珍稀食用菌亟待开发[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00,11(7):28-28.
被引量:1
10
来泽湘.
十种珍稀食用菌亟待开发[J]
.山区开发,2000,0(3):43-43.
食用菌
2012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