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沧浪之水”与中国文人的隐逸意识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沧浪之水因孔子听到"孺子歌"而留名,因屈原流放的事迹和他的《渔父》而获得象征意义,"沧浪·渔父"的组合成为后世文人隐逸意识的文化符号,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其它要素,在元代完成了从楚辞中的客体形象,向代表中国文人主体人格精神的象征性艺术形象的转变。汉水流域是中国隐逸文化的源头之一。
作者 杜高琴
出处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59-61,共3页 Journal of Huanggang Normal University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7

  • 1(北魏)郦道元.陈桥驿校证.水经注校证[M].北京:中华书局,1988.
  • 2.《后汉书·逸民传》.,..
  • 3晋·陶渊明.王瑶编注.陶渊明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 4萧涤非等.唐诗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920.
  • 5黄进德.唐五代词选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 6贺新辉.宋词鉴赏辞典[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89.
  • 7蒋星煜,等.元曲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

共引文献16

同被引文献3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