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国语的文学”与“文学的国语”——新探胡适倡导新文学的宗旨观 被引量: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是胡适于1918年提出的建设中国新文学的"唯一宗旨"观,但近百年学术研究尚未以科学的思维对其丰盈内涵作出详解。本文试图对胡氏新文学建设的宗旨观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予以新探。"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是胡适对其"枝叶"文学主张的化零为整的概括。国语文学与白话文学在胡氏表述中是同义语,但实质上是有区别的;而要理解国语文学的内涵,必须弄清白话、国语、方言这三个关键词的趋同性与差异性。胡适对建设何种形态新文学作了这样的理性设计,即分为"工具"、"方法"、"创造"相互关联的三个逻辑步骤,只是对"工具"(白话为利器)、"方法"(具体技艺)作了详解,而"创造"则从略了;至于"国语的文学"与"文学的国语"之间的辩证关系,胡适着重强调了后者。这样的"唯一宗旨"观,实际上成了国语运动与新文学运动并驾驰驱的理论旗帜和实践纲领。本文对其新探,发掘出不少新思想、新见解及其偏颇之处。
作者 朱德发
出处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64-71,共8页 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二级参考文献13

  • 1范劲.胡适的一篇重要轶文[J].文艺理论研究,2005(3):43-51. 被引量:10
  • 2周作人.平民文学.每周评论,1919,(5).
  • 3胡适.新文学运动之意义[N].晨报副镌,1925年10月10日.
  • 4佩韦(沈雁冰).现代文学家的责任是什么?[J].东方杂志,1920,(1).
  • 5胡适.国语文学史[A].胡适全集(第11卷)[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
  • 6胡适.中国文学史的一个看法[N].晨报,1932-12-23.
  • 7胡适.中国文学过去与来路[N].天津大公报,1932-01-05.
  • 8黎锦熙.国语文学史·代序[A].胡适全集(第11卷)[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
  • 9胡适.活的语言·活的文学[J].中国语文,1958,(8).
  • 10胡适.四十一年来的文学革命[J].征信新闻,1961-01-11.

共引文献7

同被引文献3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