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用全球史观架起模块间的桥梁——以1927—1937年中国民族工业的状况为例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一、问题的生成 在进行完“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的教学之后,学生问了一个问题:“大萧条使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都陷入了危机,但当时在南京国民政府治下的民族工业为何呈现出较快发展的态势呢?难道当时的中国没有受到大萧条的冲击?”说实话,这个问题我还真没有多考虑。
作者 郑远
出处 《历史教学(上半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42-47,共6页 History Teaching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 1[日]城山智子著,孟凡敏,尚国敏译.大萧条时期的中国[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
  • 2蒋中正.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意义及其实施[M].http://qinghonghua.blog.163.com/blog/static/3563942007613124160/,2012.
  • 3[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昊象婴等译.全球通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共引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