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伍尔夫小说《奥兰多》中的哲理思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弗吉尼亚.伍尔夫创作的奇幻小说《奥兰多》是一部有趣的颇具夸张色彩的"假期书",同时也是一部极富哲理的作品。《奥兰多》在表面的荒诞之下,蕴含作家对男女两性关系的探讨,对"真实"、"死亡"的思考,以及对个体"人"的身份追寻,将文学与哲学融为一体。
作者
牛晓丽
机构地区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
出处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8期97-98,共2页
Journal of Changchun Teachers Coliege
关键词
伍尔夫
奥兰多
哲理思考
分类号
I561.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57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I甄艳华.伍尔夫的小说理念[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
2
[英]弗吉尼亚·伍尔芙.伍尔芙日记选[M].戴红珍,宋炳辉,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7.
3
瞿世镜.伍尔夫研究[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
4
吕洪灵.
《奥兰多》中的时代精神及双性同体思想[J]
.外国文学研究,2002,24(1):61-65.
被引量:28
二级参考文献
7
1
《奥》与《自己的房间》是伍尔夫在同一创作期内完成的作品.这可以说是伍尔夫一贯的风格,在以散文讲述理论思想的同时,又以小说创作对其进行实践和阐释.
2
《奥》译文参阅韦虹、昊乐译《奥兰多》,哈尔滨出版社,1994年.
3
Clare Hanson, Women Writers:Virginia Woolf,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1994, p. 99.
4
Laura Marcus, Woolf's Feminism and Feminism's Woolf in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VirginiaWool f,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p. 213.
5
王义国等译,《自己的一间屋》,《伍尔夫随笔全集II》,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第578页.
6
日记摘自 Susan Dick, "Literary realism in Mrs Dalloway, To the Lighthouse, Orlando and The Waves," in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Virginia Wool f, p. 62.
7
Susan Dick,pp. 64-65.
共引文献
57
1
刘静.
《远航》与《奥兰多》:从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到双性同体理想的实现[J]
.绥化学院学报,2009,29(1):90-92.
被引量:3
2
夏英姿.
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J]
.长城,2010(10):169-170.
3
赵国龙.
一反常态的《奥兰多》叙事模式[J]
.黑龙江史志,2013(11).
4
李漠,陈琼.
浅析伍尔夫“双性同体”的文学意象及其现实意义[J]
.芒种,2012(14):155-156.
5
卞甜.
《达洛卫太太》与“天使”——析伍尔夫的性别意识[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7):38-39.
6
蔡芳,谢葆辉.
从《奥兰多》感悟伍尔夫小说创作的文脉:双性同体观[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12):32-34.
被引量:12
7
马亭亭.
小说叙事的创新实验——析伍尔夫《达洛维太太》的聚焦方式[J]
.理论学刊,2005(12):118-119.
被引量:2
8
何亚惠.
“双性同体”——伍尔夫的女性创作意识[J]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3(1):45-50.
被引量:9
9
彭红卫.
走不出男权领地的夏娃们——论《简·爱》与《方舟》中女性的生存困境和精神突围[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4(2):105-107.
被引量:2
10
綦亮.
《到灯塔去》的伦理学解读[J]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7,20(5):121-124.
1
李毅鹏.
谈《春江花月夜》的多重主题与宁静纯美的意境[J]
.青年文学家,2011,0(4X):13-13.
被引量:1
2
张明媛.
人的惶惑[J]
.剧本,1994(2):70-70.
3
榛子.
大冯的画与大冯的文[J]
.文学自由谈,1993,0(2):59-61.
4
张磊.
论《一个荒唐人的梦》在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史上的重要性[J]
.俄罗斯文艺,2012(2):47-52.
被引量:5
5
陈进武,彭丽萍.
论高行健《灵山》的人性叙事伦理[J]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28(11):108-112.
被引量:2
6
刘长春.
纵谈古代文学作品中文明元素的传承与素质教育[J]
.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0(7):195-196.
7
张延文.
遥远的世系——寇洵小说《墙》、《影子》阅读[J]
.牡丹,2010(9):91-92.
8
张磊.
“荒唐人”的自由之路——《一个荒唐人的梦》中荒唐人形象及其现代性[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0(2):259-264.
9
旭仁.
人生的全部意义在于负责任[J]
.金山,2009,0(7):49-49.
10
石高立.
鲁迅对非理性权威的挑战[J]
.金筑大学学报(综合版),1996(3):17-23.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