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关于隐性课程与高师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思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隐性课程是指在学校教育中与学科课程并存,对学生成长产生潜移默化影响的环境的总和。隐性课程是由校园景观、校园规章制度、校园文化氛围、校园风气、校园人际关系、教师人格形象等要素构成。加强隐性课程的开发,对丰富大学校园文化,促进高师学生良好素质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
罗瑾
机构地区
西安文理学院
出处
《商情》
2012年第40期9-9,24,共2页
关键词
隐性课程
高师
素质教育
分类号
G423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6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05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邓道宣,罗明礼.
国内外隐性课程研究述论[J]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19(12):98-101.
被引量:103
2
程咏艳.
实施素质教育要重视隐性课程的开发[J]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1999,15(2):21-25.
被引量:4
3
杨延东.
高师素质教育必须搞好三类课程[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9(6):77-78.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16
1
李复新.
20世纪隐蔽课程研究的历史回顾与评析(上)[J]
.课程.教材.教法,1998,18(10):56-60.
被引量:27
2
李复新.
20世纪隐蔽课程研究的历史回顾与评析(下)[J]
.课程.教材.教法,1998,18(12):53-56.
被引量:7
3
何爱霞,李如密.
潜在课程理论研究述评[J]
.教育学术月刊,1997(5):62-64.
被引量:11
4
靳玉乐.
潜在课程简论[J]
.课程.教材.教法,1993,13(6):48-51.
被引量:82
5
田慧生.
当今课程理论研究的新课题(上)——潜在课程研究评介[J]
.课程.教材.教法,1988,8(2):34-38.
被引量:8
6
郑金洲.
隐蔽课程:一些理论上的思考[J]
.比较教育研究,1989(1):46-50.
被引量:66
7
林建华,关海庭,宋鑫.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为学生提供最好的教育[J]
.中国高等教育,2005(1):9-11.
被引量:9
8
明恩溥.中国人的素质[M].北京:学林出版社,2001.
9
杨延东,蒋太岩,张福生,等.中美高校学分制下的人才培养[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6.
10
约翰·杜威.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M].姜文闵,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共引文献
105
1
朱荣福,王强,付百学,姜莉,张鹏.
1990-2021年我国高校隐性课程可视化分析[J]
.知识窗(教师版),2022(9):111-113.
2
张义峰.
体育隐性课程的显性设计:理论基础与实现路径[J]
.体育视野,2023(6):12-14.
3
张学影.
农村幼儿园隐性课程资源开发研究——以贵州省铜仁市农村地区为例[J]
.文教资料,2022(2):85-88.
4
张岚.
大学英语教育中的隐性课程探究[J]
.社科纵横,2008,23(6):166-168.
被引量:9
5
刘晖.
基于隐性课程资源开发的高职特色校园文化建设[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27(12).
被引量:1
6
刘丽.
隐性课程与学生德育发展关系探究[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28(6):26-27.
被引量:2
7
张薇,齐高峰.
隐性课程生成机制探微:动源、表征、认知机制与系统[J]
.高教论坛,2013(12):40-42.
8
朱亮.
关于高职院校开展跆拳道课程的教学分析[J]
.成功,2013(5):264-264.
被引量:3
9
陈昀.
从潜在课程与第二课堂之比较看潜在课程的作用[J]
.前沿,2005(4):150-152.
被引量:6
10
李海涵.
浅析隐性课程和学校体育的联系[J]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9(2):100-103.
1
王萌.
论高师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S3):75-78.
被引量:1
2
曾天德.
高师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目标体系的构建[J]
.集美大学教育学报,2001,2(2):31-34.
被引量:2
3
刘集伟.
高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
.教育科学,2002,18(2):45-46.
被引量:3
4
张华玲.
高师大学生自我调节学习能力培养刍议[J]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20(10):39-41.
被引量:1
5
王建芳.
教师人格形象对学生成长的影响[J]
.文教资料,2011(22):132-133.
被引量:1
6
王冬云.
浅谈教师人格形象的自我完善[J]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1994(4):59-62.
7
朴姬顺.
论高师大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J]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5,19(4):250-252.
被引量:2
8
宋秋安.
试论高师大学生的审美教育[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37(4):120-123.
9
程良道.
浅谈新时期高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0(2):23-31.
10
孙立好.
学校良好风气与校长的关系[J]
.吉林教育(综合),2009(9):50-51.
商情
2012年 第4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