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城市问题》
2000年第3期37-39,共3页
Urban Problems
参考文献3
-
1严重敏 汤建中.上海地区城镇体系布局新构想[J].城市经济研究,1989,(7).
-
2黄以柱.《国土规划原理》,河南大学出版社.
-
3严重敏,张务栋,张亚群.上海地区城镇体系初析,《城镇与工业布局的区域研究》.科学出版社.1986年.
同被引文献23
-
1王彦武.中原城市群几个问题的探讨[J].中州学刊,2004(5):36-40. 被引量:18
-
2冯德显.从中外城市群发展看中原经济隆起——中原城市群发展研究[J].人文地理,2004,19(6):75-78. 被引量:33
-
3宁越敏,严重敏.我国中心城市的不平衡发展及空间扩散的研究[J].地理学报,1993,48(2):97-104. 被引量:84
-
4崔功豪.新时期城镇体系规划的新趋势[J].规划师,1999,15(3):32-32. 被引量:8
-
5牛慧恩.城镇体系规划要兼顾“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J].规划师,1999,15(3):34-34. 被引量:7
-
6张志斌,李泉.青海产业发展及其空间结构优化[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5,26(1):32-34. 被引量:6
-
7武汉市人口普查办公室.武汉市二000年人口普查资料[M].,2002年7月..
-
8宋小冬.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在城市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80-90.
-
9许学强,周一星.城市地理[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18-28.
-
10程雄,王红.GIs软件应用[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1-5.
引证文献4
-
1孔海波.论城镇体系的可持续规划[J].工程建设与档案,2005,19(6):441-443.
-
2李琛,邓文胜.基于GIS的中原城市群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8,24(11):995-996. 被引量:5
-
3黄倩.市域城镇体系空间布局研究——以河南平顶山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37(6):121-125. 被引量:3
-
4邓文胜,关泽群,王昌佐.武汉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03,10(6):46-52.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15
-
1陈昱,朱梦珂.基于SWOT分析的河南省城镇化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20(20):159-164. 被引量:1
-
2吴茵,李满春,毛亮.GIS支持的县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定量分析——以浙江省临安市为例[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22(2):73-77. 被引量:27
-
3盖微微.中原城市群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J].科技经济市场,2010(1):35-36.
-
4李素伟,喻金田.中部地区城市群经济实力评价[J].科技创业月刊,2010,23(11):116-117.
-
5高翔,宋相奎.分形理论视角下的无棣县城镇体系随机聚集度研究[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6(6):90-93.
-
6马友平,刘永清,艾训儒,傅泽强,冯仲科.清江流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GIS分析[J].测绘科学,2012,37(6):85-87. 被引量:1
-
7仝乐乐,葛小三,王春来,拓海燕,刘建辉.基于GIS的中原经济区发展水平差异分析[J].地理空间信息,2013,11(1):97-98.
-
8申怀飞,侯刚,郭青云.中原城市群县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空间差异分析[J].许昌学院学报,2014,33(2):125-129.
-
9谭俊涛,张平宇,李静.三江平原城镇体系规模结构与空间结构[J].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2014,31(6):768-775. 被引量:2
-
10肖芳钰,叶长盛.基于分形理论的昌九地区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研究[J].江西科学,2017,35(1):171-179.
-
1陶涛,张瑞琪,安海红.广元市市域城镇体系研究[J].新西部(理论版),2010(1):66-67.
-
2李春华,刘月兰.哈密地区城镇体系发展与布局研究[J].干旱区地理,2001,24(1):57-61. 被引量:5
-
3申鹏.黔中经济区城镇体系及空间布局研究[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0(3):41-47. 被引量:2
-
4张苏林.宝鸡农村城镇化的思路和对策[J].陕西综合经济,2005(4):34-37.
-
5杨小梅,王录仓,李宗省,白千千,万国宁.基于分形理论的黑河流域甘州区城镇体系特征分析[J].中国沙漠,2010,30(1):161-166. 被引量: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