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防城港市沿海稻区稻飞虱迁入发生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
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通过对历史资料分析及调查研究,总结了防城港市沿海稻区稻飞虱迁入发生规律及1993年以来发生新特点。如稻飞虱灯下、田间始见期提早,迁入峰次多,主害代为害峰次增加、为害期延长、严重发生的频次明显增加等;影响当地稻飞虱发生的主要因素有迁入量、食料条件、气候因子、田间小气候、地理、天敌及稻飞虱翅型、化学防治措施等。
作者
孙祖雄
机构地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植保站
出处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36-39,共4页
China Plant Protection
关键词
沿海稻区
稻飞虱
迁入发生特点
影响因素
分类号
S43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2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123
同被引文献
26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6
1
黄志巧,辛德育.
浅议来宾市2006年早稻稻飞虱严重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J]
.广西植保,2007,20(B12):66-69.
被引量:3
2
霍治国,陈林,叶彩玲,刘玲.
气候条件对中国水稻稻飞虱为害规律的影响[J]
.自然灾害学报,2002,11(1):97-102.
被引量:83
3
华南农学院.农业昆虫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1..
4
吴涛.
2006年荆州市稻飞虱特大发生原因及其防治对策[J]
.湖北植保,2007(1):8-10.
被引量:6
5
孙俊铭,李千和,陈军,花日茂.
江淮南部稻区稻飞虱发生规律、影响因素与药控技术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1,29(3):329-331.
被引量:8
6
谢茂昌,林作晓.
2005年广西稻飞虱发生为害特点及成灾原因分析[J]
.广西植保,2007,20(2):24-27.
被引量:10
二级参考文献
22
1
汤金仪.
1991年稻飞虱大发生及其原因浅析[J]
.病虫测报,1992,21(2):16-20.
被引量:10
2
刘永强,丁一汇.
ENSO事件对我国季节降水和温度的影响[J]
.大气科学,1995,19(2):200-208.
被引量:171
3
汤金仪,胡伯海,王建强.
我国水稻迁飞性害虫猖獗成因及其治理对策建议[J]
.生态学报,1996,16(2):167-173.
被引量:77
4
张爱华.三唑磷引发晚稻稻飞虱种群猖獗增长[J].植保技术与推广,1997,17(4):36-36.
5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中国农作物病虫害(上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32-36.
6
丁锦华.刺蛾.农业昆虫学[M].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1991.374-377.
7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1997年农作物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分析与防治对策.病虫害防治绿皮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学会,1997..
8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1998年农作物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分析与防治对策.病虫害防治绿皮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学会,1998..
9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1999年农作物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分析与防治对策.病虫害防治绿皮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学会,1999..
10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减轻农作物病虫危害、抗灾争丰收保障供给.病虫害防治绿皮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学会,1996..
共引文献
123
1
柳军,戚传勇,项明眉.
2006年合肥地区稻飞虱大发生的夏季气候因素及其对一季稻生产的影响[J]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3):138-140.
2
杜筱玲,郭瑞鸽,魏丽.
2005年江西晚稻飞虱大发生气象成因初步分析[J]
.气象与减灾研究,2006,29(2):48-52.
被引量:10
3
林志伟,刘洋,辛惠普.
寒地稻田灰飞虱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J]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4,16(2):15-18.
被引量:13
4
俞剑蔚,刘梅,高苹,杨荣明.
2007年江苏稻飞虱阶段突增与低空环流特征耦合分析[J]
.中国农业气象,2009,30(S1):167-171.
5
侯婷婷,霍治国,吴瑞芬,叶彩玲,王素艳,薛昌颖,卢志光.
气温对福清地区晚稻褐飞虱种群消长的影响效应[J]
.中国农业气象,2004,25(3):28-32.
被引量:6
6
李军,蒋耀培,杨秋珍,王志雄.
单季晚稻褐飞虱发生程度的气候诊断[J]
.生态学杂志,2005,24(3):339-342.
被引量:12
7
王常平,游兰韶,康听东,刘金胜.
我国茶毛虫生物防治研究进展[J]
.茶叶通讯,2005,32(1):24-26.
被引量:4
8
姚世鸿.
贵州蝗虫的危害与防治[J]
.贵州科学,2005,23(1):43-53.
被引量:2
9
朱述钧.
稻飞虱研究中几个热点问题的研究进展(综述)[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6,33(3):343-346.
被引量:23
10
张寒,冯国标,钱冬兰.
2005年华东稻飞虱灾害气象成因及减灾对策[J]
.浙江气象,2006,27(3):21-24.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26
1
祝树德,陆自强,杭杉保,徐海.
温度对褐飞虱种群调控作用研究[J]
.华东昆虫学报,1994,3(1):53-59.
被引量:26
2
张跃进,张国彦,谈孝风,苏战平,刘小英,周天云,杨万海,王贵生.
佳多虫情测报灯与黑光灯诱集昆虫种类和数量的比较研究[J]
.中国植保导刊,2005,25(3):35-36.
被引量:15
3
谈孝凤,金星,刘晋.
佳多虫情测报灯诱集水稻主要害虫的规律初探[J]
.贵州农业科学,2005,33(3):55-57.
被引量:1
4
张国彦,张跃进,苏战平,王贵生,谈孝风,刘小英,周天云.
佳多自动虫情测报灯和普通黑光灯灯下主要害虫消长规律的比较[J]
.植物保护,2005,31(3):74-76.
被引量:15
5
程家安,祝增荣.
2005年长江流域稻区褐飞虱暴发成灾原因分析[J]
.植物保护,2006,32(4):1-4.
被引量:134
6
王明勇.
2005年褐飞虱大发生原因及防治启迪[J]
.植物保护,2006,32(5):113-115.
被引量:14
7
穆兰芳,刘于成,朱福官,丁海红,滕金洪,钱斌彬,曹卫菊.
2005年吴江市褐飞虱后期特大发生原因及其防治对策[J]
.昆虫知识,2006,43(5):706-708.
被引量:19
8
王彦华,王鸣华.
近年来我国水稻褐飞虱暴发原因及治理对策[J]
.农药科学与管理,2007,28(2):49-54.
被引量:22
9
沈建新,沈益民.
2005年褐飞虱大暴发原因及其应对策略[J]
.昆虫知识,2007,44(5):731-733.
被引量:14
10
易红娟,孙雪梅,张谷丰.
短期气温骤降对褐飞虱若虫个体发育的影响[J]
.中国植保导刊,2008,28(7):15-16.
被引量:11
引证文献
3
1
卜锋,徐优良,蒋国泽,张爱华.
泰兴市褐飞虱发生演变规律及防治对策[J]
.生物灾害科学,2013,36(1):72-75.
被引量:1
2
黄成宇,王华生,林作晓,龙梦玲.
广西早期稻飞虱灯诱情况变化特点[J]
.广西植保,2013,26(B12):4-6.
被引量:1
3
林来金.
福建省云霄县稻飞虱种群发生动态研究[J]
.福建农业学报,2016,31(3):301-307.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4
1
潘欣葆.
2014年湖州市单季晚稻褐飞虱重发原因分析与防控技术探讨[J]
.浙江农业科学,2014,55(12):1825-1826.
被引量:1
2
王丽,林作晓,唐洁瑜,张蕾,龙梦玲.
近年来广西稻飞虱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J]
.广西植保,2017,30(1):32-34.
被引量:3
3
叶晓春,王晓伦,杨舒琳,林泗海,无.
南安市褐飞虱发生特征及虫源地分析[J]
.福建热作科技,2021,46(3):24-26.
被引量:1
4
谢娟,包淋斌,李江波.
二晚病虫害预防与不预防产量损失对比试验[J]
.江西农业,2016(9S):21-22.
1
秦建华.
沿海稻区条纹叶枯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J]
.上海农业科技,2007(6):126-127.
2
蔡振晔,薛文侠,陈锦珠.
规模化机械直播有机栽培水稻配套技术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15(9):10-11.
被引量:2
3
董立新.
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与防治[J]
.河北农业,2007(7):27-27.
4
杨剑,罗利敏,朱建伟.
沿海稻区细菌性条斑病流行特点及防控对策[J]
.福建农业科技,2016,47(6):22-23.
被引量:1
5
杨光.
广西早稻中后期病虫发生可能中等偏重[J]
.农药市场信息,2012(17):43-43.
6
章四平.
广东省多地监测到稻飞虱[J]
.农药市场信息,2010(11):49-49.
7
当前水稻“两迁”害虫发生情况及趋势分析[J]
.农化市场十日讯,2007(17):32-32.
8
张文渊.
浅湿灌溉技术的应用效果[J]
.垦殖与稻作,1999(3):15-16.
被引量:2
9
刘刚.
浙江省预计今年晚稻中后期病虫总体呈偏重发生态势[J]
.农药市场信息,2015,0(22):64-64.
10
梅爱中,仲凤翔,姜如群,吴泽扬.
沿海稻区直播稻生产中存在问题与对策[J]
.生物灾害科学,2012,35(2):217-218.
被引量:1
中国植保导刊
2012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