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拜占庭文化与阿拉伯文化的碰撞和交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拜占庭文化被誉为欧洲中古文化的一颗明珠,是人类文化宝库的一支奇葩,对周边的地区产生持续不断的强烈影响。而与之相媲美的则是来自阿拉伯人所创造的地跨亚、 非、 欧地区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后者凭着敏锐的观察力和强烈的求知欲,充分吸取前者被征服地区的优秀文化,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
作者
胡海燕
机构地区
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出处
《大观周刊》
2012年第38期19-19,63,共2页
关键词
拜占庭文化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
融合
分类号
G0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8
共引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8
1
John Haldon. The Social History of Byzantium[M].WileyBlackwell,2008.
2
Timothy E.Gregory. A History of Byzantium[M].Wiley-Blackwell,2005.
3
菲利普.希提;马坚.阿拉伯通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4
纳忠.传承与交融:阿拉伯文化[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5
陈志强.拜占廷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6
陈志强.拜占庭帝国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7
郭应德.阿拉伯史纲(610-1945)[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8
徐家玲.拜占庭文明史[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9
艾哈迈德?爱敏.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10
彭树智.文明交往论[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
共引文献
3
1
刘席宏.
“新丝路经济带”的纵深文化与我国的战略思路[J]
.中国穆斯林,2015(3):12-15.
2
任婧.
中世纪阿拉伯散文对中国的影响探析[J]
.吕梁学院学报,2017,7(6):51-53.
3
任婧.
古代阿拉伯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探析[J]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18,18(2):68-71.
1
常福扬.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定型与整合[J]
.阿拉伯世界研究,1995(1):16-18.
2
张彦修.
中外文化交流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6(3):64-68.
被引量:3
3
金文涛.
简论中世纪阿拉伯-伊斯兰文化[J]
.电子世界,2013(2):135-135.
被引量:2
4
国少华.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与阿拉伯语的保护和振兴[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08(6):1-4.
被引量:4
5
诸葛沂.
安哲罗普洛斯电影的多元文化景观[J]
.电影文学,2012(13):36-38.
6
张梅.
俄罗斯文化的矛盾性及其形成因素[J]
.西伯利亚研究,2013,40(4):69-74.
被引量:3
7
谢超.
俄国文化对俄国现代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J]
.群文天地,2011(12):208-209.
8
吉安.
有花儿记得一路温情[J]
.党的生活(青海),2008(11):53-54.
9
佚名.
有花儿记得一路的温情[J]
.中考金刊,2008(3):16-17.
10
孔令华.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形成及其对世界文化的影响[J]
.青海民族研究,2007,18(3):151-154.
被引量:4
大观周刊
2012年 第3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