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规划师》
2000年第2期62-64,共3页
Planners
参考文献2
-
1第42届联大.我们共同的未来.1987.
-
2陈宗必等.区域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西北大学出版社,1997.
二级引证文献11
-
1吴林军,余长景.国际城市理论研究综述[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4(5):91-95. 被引量:5
-
2严荣.大伦敦政府:治理世界城市的创新[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4(3):45-49. 被引量:9
-
3乔景顺.建筑学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02X):122-122.
-
4邹千江.城市建筑空地遗留与区位建设——以北京市为例[J].城市问题,2007(10):96-100. 被引量:5
-
5窦金波.当代世界城市化的特点及发展趋势[J].经济研究导刊,2010(5):79-81. 被引量:4
-
6窦金波.当代世界城市化的特点[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12(6):170-172.
-
7窦金波.战后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四个阶段[J].科技信息,2009(36). 被引量:3
-
8朝克图,于翠英.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城市生态化发展战略探究——以呼和浩特市为例[J].法制与社会(旬刊),2013(2):88-89.
-
9刘静玉,孙方,杨新新,崔祥,刘士锐.河南省城镇化质量的区际比较及区域差异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3(3):271-278. 被引量:44
-
10张宪平,石涛.我国城市化发展趋势分析及对策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3,17(1):40-43. 被引量:4
-
1钱文瑛.上海、北京、广州三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比较分析[J].上海统计,2002(2):18-21.
-
2趋势[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学术版),2005,34(9):16-16.
-
3国务院召开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座谈会[J].采矿技术,2005,5(3):68-68.
-
4本刊编辑部.万钢:中国将从四个方面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J].创新科技,2010(6):4-4.
-
5刘恒茂.试论西部地区城市可持续发展[J].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03(4):34-37.
-
6高国力.规划的革命:经济新常态下“多规合一”的重难点[J].探索与争鸣,2015(6):30-32. 被引量:5
-
7东北部分城市资源枯竭 温家宝作重要批示[J].环境经济,2005(9):10-10.
-
8张毅.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以乌海市为例[J].理论研究,2005(6):58-60.
-
9张晓莉,林茂德.城市轨道交通的规模经济圈效应[J].人民论坛,2009(4):56-58. 被引量:4
-
10李皓.加强环境保护 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J].市长参考,2003(7):2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