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孙悟空与佛家神通 被引量: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孙悟空形象的生成,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时期,在取材上有着多源性,形成过程具有复杂性。作为一个"世代累积"诞生的文学形象,研究其形象来源,对于构成这一最终形象的特征性内容,诸如火眼金睛、善能识妖、铜筋铁骨、千里眼、顺风耳、闻风鼻、七十二变化、分身术、十万八千里筋斗云,及其超凡的降妖灭怪本领等,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比对孙悟空的神通广大与汉传佛教典籍中俯拾即是的"神通"材料,可以看出,汉传佛教故事传说之于孙悟空形象塑造,既是其重要的取材资源,也成为其形象构成的重要元素。
作者 冯保善
出处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31-146,共16页 Journal of Ming-Qing Fiction Studies
基金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1ZWB007)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 1胡适《〈西游记〉考证》,《胡适古典文学研究论集》(下册),上海古籍出版 社1988年版,第902 - 904页.
  • 2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国小说史略》(附),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2年版,第285页.
  • 3蔡国梁《孙悟空的血统》,《学林漫录》第2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
  • 4萧兵.无支祁哈奴曼孙悟空通考[J].文学评论,1982(5):66-82. 被引量:13
  • 5[日]矶部彰《元本〈西游记〉中孙行者的形成》,《集刊东洋学》第38期, 1977年刊.

共引文献12

同被引文献5

  • 1小野玄妙.大正新修大藏经[M].日本大正一切经刊行会刊.
  • 2注维摩诘所说经[M].鸠摩罗什,译,僧肇,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 3蒋述卓.佛经传译与中古文学思潮[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3:31.
  • 4毛忠贤《佛教的时间超越及其小说表现》,《宜春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6期,第12-17页.
  • 5毛忠贤《佛教"芥子纳须弥"命题及小说表现》,《宜春师专学报》1998年第3期,第26-32页.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