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群式城市规划编制与管理──以淄博市为例
被引量:6
出处
《规划师》
2000年第4期62-65,共4页
Planners
共引文献76
-
1钱才云.对生态与建筑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6(z1):102-105.
-
2万晔,司徒群,朱彤,扬克诚,付保红,吴文青.云南彝族农村聚落区人地关系研究[J].经济地理,2002,22(S1):58-62. 被引量:7
-
3郝俊芳,张春祥.注重城市与文化关系的研究[J].上海城市规划,2006(2):36-38. 被引量:2
-
4叶南客.21世纪中国城市的再生战略[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1(3):78-82. 被引量:1
-
5王炜,李宏伟,王蕾,周瑞林.谈城市规划的教学改革[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1,3(2):43-44. 被引量:4
-
6刘峰.积极推进城市化与土地使用集约化[J].宁夏社会科学,1999(4):46-50. 被引量:5
-
7陈光庭.21世纪中国城市发展的主要趋势[J].北京社会科学,1999(3):4-11. 被引量:7
-
8张志斌.城市土地利用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探讨[J].人文地理,1999,14(3):36-40. 被引量:5
-
9周卫.科技进步与21世纪城市发展[J].现代城市研究,1998,13(5):4-7. 被引量:1
-
10何玉宏.城市交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J].江苏交通,2003(11):60-61.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38
-
1刘兰辉,王正.我国中小城市交通特征分析及交通规划——以中山市小榄镇和温州乐清市为例[J].城市交通,2004,2(1):21-24. 被引量:16
-
2伍拾煤,欧阳南江.新兴城镇群干线路网合理规划的思考——以东莞市为例[J].城市交通,2004,2(2):37-40. 被引量:2
-
3谭瑜,叶霞飞.东京新城发展与轨道交通建设的相互关系研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9,12(3):1-5. 被引量:31
-
4周商吾.组群式城市交通规划[J].城市规划,1993,17(3):10-13. 被引量:3
-
5吴玉麟,李玉江.组群式与单核心城市地域农业人口转移对比研究——以淄博、济南两市为例[J].人口与经济,1997(3):42-46. 被引量:4
-
6杨晓光,周光伟,杭明升,史春华.公交优先技术方法[J].城市交通,2000(2):1-12. 被引量:25
-
7曹洪峰.淄博与周边城市竞争力比较分析[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0(6):62-65. 被引量:2
-
8李平华,陆玉麒.城市可达性研究的理论与方法评述[J].城市问题,2005(1):69-74. 被引量:132
-
9王雷,张彬.村镇建设要放在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中统筹安排——访建设部村镇建设办公室主任李兵弟[J].城乡建设,2005(5):22-24. 被引量:4
-
10王春才,赵坚.促进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协调发展的对策[J].综合运输,2006,28(12):38-42. 被引量:10
引证文献6
-
1薛锋.组群结构城市轨道交通路网规划[J].城市公共交通,2006(1):33-36.
-
2姚胜永,潘海啸,卢源.组群城市交通支撑体系的转变机制及发展策略——以淄博为例[J].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2009,15(1):33-36.
-
3潘海啸,姚胜永,卢源.组群城市空间对交通支撑体系转变影响研究——以淄博为例[J].城市规划,2009,33(7):92-96. 被引量:1
-
4魏广奇,苏跃江.组群城市快速公共交通建设时机和时序研究[J].交通标准化,2010,38(14):122-127. 被引量:3
-
5翟秀娟,孙希华,孙宗耀.基于POI数据的淄博市中心城区公共文化设施数量与空间分布格局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2(2):73-79. 被引量:9
-
6张令军,宁伟.组群式城市镇村发展思路探讨——以淄博市为例[J].规划师,2012,28(S2):209-21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14
-
1李席锋,林晓玲,张帅娟,古晓蓓.岳阳市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分布格局研究[J].国土资源导刊,2020(1):67-73. 被引量:1
-
2苏跃江,王晓原,周芦芦.组群城市生长及交通系统协调发展[J].交通与运输,2013,29(H07):26-29.
-
3肖诗伟.长沙城区对外交通衔接及建设时序[J].低碳世界,2015,0(17):255-256.
-
4曹树青.青岛市中心城区公共文化设施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基于POI数据的分析[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0(2):85-88. 被引量:6
-
5李桦楠,贾元华,周杨.基于空间经济学理论的客运交通需求研究进展与展望[J].经济问题探索,2018(9):185-190.
-
6刘安乐,杨承玥,鲁芬,明庆忠.滇中城市群交通网络与旅游业耦合发展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17,26(1):65-76. 被引量:28
-
7刘甜甜,齐述华.DBSCAN算法在城市科教文化设施集群识别中的应用研究——以贵阳市中心城区为例[J].创新科技,2019,19(2):18-24.
-
8赵亚超.基于POI数据的厦门市城市文化设施空间布局研究[J].中外建筑,2019,0(8):72-75. 被引量:6
-
9吴泽华.青岛市中心城区公共文化设施空间格局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11):20-22.
-
10龚修齐.基于POI的商业休闲娱乐设施空间分布与聚集特征分析——以上海市杨浦区为例[J].城市建筑,2021,18(10):55-60. 被引量:5
-
1王和先.立足组群式城市特点加快淄博市建设步伐[J].城市开发,1989(1):20-22.
-
2张明财.浅谈城市规划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08X):225-225. 被引量:2
-
3周商吾.组群式城市交通规划[J].城市规划,1993,17(3):10-13. 被引量:3
-
4赵迪斐,韩甜甜,刘娇男.组群式城市对城市环境的发展借鉴意义[J].科技致富向导,2011(17):62-62.
-
5佘凡.鄂州市城乡空间规划特征及发展模式的探讨[J].城市地理,2015(4X):49-50.
-
6城市建设的忠实记录者——记淄博市城建档案(馆)和地下管线管理处成立30周年[J].城建档案,2014(8):16-19.
-
7于达沧.开拓前进建好淄博组群城市[J].城乡建设,1991(11):35-36.
-
8单建春.基坑围护的优化设计[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10):207-208. 被引量:2
-
9侯琳.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协调发展探析[J].科技风,2012(10):181-181. 被引量:18
-
10万科体验馆[J].建筑技艺,2015,21(5):55-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