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肝硬化是一种由不同原因引起的慢性弥漫性肝病,病理特点为广泛的肝细胞变性坏死,再生结节形成,结缔组织增生,致使正常肝小叶结构破坏和假小叶形成。主要表现为肝功能损害和门静脉高压,晚期出现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感染等并发症,死亡率较高。在国内以慢性乙肝引起的肝炎后肝硬化发病率最高,欧美则以酒精中毒引起的酒精性肝硬化多见[1]。肝硬化病人病情易反复,而且无特效治疗方法,且治疗费用昂贵,因此,病人会出现很多心理问题。心理应激理论认为,当人的认知受到威胁、挑战对个体生存产生危害时,就会出现生理、心理、情绪、认知和行为的变化,特别是威胁生命安全的疾病,对病人来说,往往是一种沉重的精神压力,随时会引起相应的心理反应,导致病人出现相应的心理问题,如紧张、焦虑、抑郁和自控能力下降等,这些心理问题反过来又会影响疾病的转归[2]。所以,心理护理对肝硬化的治疗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
出处
《卫生职业教育》
2012年第18期141-142,共2页
HEALTH VOCATIONAL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