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词的起源发生问题,是一个充满各种可能、带着悬疑色彩的音乐文学史公案。见于现存文献的线索稀少而破碎,就像一个推理小说预先设置的谜案一样,没有给探案者留下太多的痕迹,却留下了无数吸引探案者不断探析的魅惑力,吸引着极具好奇心与探索勇气者的浓厚兴致。至少从宋代开始就有人试图破解这一公案了,七八百年来无数的"侦探"为此公案留下了丰富多彩的结案语,每个结案语都是艰苦探索的结果。这些结案语可谓众说纷纭,各有其理又各存其疑,让后来者望而生畏而又更加好奇。木斋先生无疑是极具好奇心与探索勇气的后来者之一,他对这一公案执着地探析了好多年,最终将他的结论以及他探案过程,都呈现在这部新见迭出、启人心智的《曲词发生史》中。艾勒里·奎因的推理小说中,侦探常常在故事发生不久,就根据仅有线索而将案情分析得头头是道,让你感觉到谜底已经揭晓,但很快,他又根据这些线索却从另一立场、角度分析,将已有的结论完全推翻,让旁观者和读者感到更有道理,案情就在这样的驳辩与推理中不断向前推进,直到真相大白。对木斋而言,前人的种种结案“判词”,就是不同侦探一次次条分缕析的阶段性成果。而他,就是要采取剥茧抽丝、逐条辩驳的手法,在对前人“判词”的辨析中,于无疑处生疑,坚持不破不立的立场,将先驱们精心构筑的稳固大厦一步步解构颠覆。事实证明,对待一个历史悠久的公案,这种方法无疑是最具成效的。整个绪论部分由“词的界说”到“曲词发生史研究述评”,就是在对已有“判词”的辨析乃至颠覆中,建构起个人全新的曲词发生理论系统的。在对诸家旧说的辨析中,木斋指出词体的最大特征不是其配乐性,而是歌诗(或声诗)的词律化或词牌化;词不是起源民间,而是发生于宫廷;词乐不是以北方胡乐为主的燕乐,而是以南方清乐为主的“新清乐”;词的发生不在隋唐之际或中唐,而在盛唐;词的开创者并非敦煌曲子词或中唐张志和等人,而是李白;词并非是由民间产生而渐入宫廷,而是反向运动,由宫廷而流向民间。重新界定了词体定义后,木斋对曲词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过程、原因等等都有了“一家之言”。这些颇具颠覆性的结案语,足以产生石破天惊之震撼效果。
出处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82-84,共3页
Journal of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