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被引量:
6
全文增补中
导出
摘要
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不同时期有其独特的理论形态,也有各自的经验教训。近20年,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又走过了三个重要阶段,并正在走向发展与开放。
作者
马驰
机构地区
上海市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出处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7-20,共4页
Literature & Art Studies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现代文论
文艺思想
发展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49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49
1
韩介迎,李凤歧.
李大钊早期的唯物史观[J]
.昌潍师专学报,2000,19(1):88-89.
被引量:1
2
朱立元.
走自己的路──对于迈向21世纪的中国文论建设问题的思考[J]
.文学评论,2000(3):5-14.
被引量:102
3
叶世昌,丁孝智.
李大钊的经济思想[J]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1999,15(2):46-49.
被引量:3
4
陈涌.
关于陈忠实的创作[J]
.文学评论,1998(3):5-21.
被引量:32
5
陈素.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李大钊思想述评[J]
.渝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16(2):1-6.
被引量:2
6
沙健孙.
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观与北大的马克思主义传统[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5(2):28-36.
被引量:5
7
陶季邑.
孙中山与李大钊的社会主义思想之比较研究[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0(1):65-73.
被引量:3
8
刘再复.
论文学的主体性[J]
.文学评论,1985(6):11-26.
被引量:380
9
杨占升.
静闻师《兰窗诗论集》编后随笔[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2):75-78.
被引量:1
10
张艳国.
近代中西历史哲学的沟通与回应[J]
.江淮论坛,1992(5):22-29.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6
1
康凤云,张艳国.
近年来李大钊传播唯物史观研究述评[J]
.江汉论坛,2007(12):51-54.
被引量:2
2
池永文.
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化的三个阶段[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1):41-44.
3
庄桂成.
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兼谈建构汉语批评的一种途径[J]
.长江学术,2007(2):150-153.
4
张玉勤.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理论特质[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39-42.
被引量:5
5
余敬.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形态研究[J]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6,0(2Z):9-10.
6
刘思诚.
理性与激情: 论柯仲平对文艺大众化方向的探索[J]
.民间文化论坛,2022(5):22-31.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9
1
梁志平.
史学家缺席的马克思主义传播史研究——以近十年来国内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研究为中心[J]
.桂海论丛,2012,28(1):21-25.
被引量:2
2
段吉方.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范式及其学理建设[J]
.南京社会科学,2015(8):8-15.
被引量:3
3
邓会君.
试论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范式的历史逻辑和当代建构[J]
.新西部(中旬·理论),2016(4):5-6.
4
詹艾斌.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当代形态问题[J]
.广东社会科学,2018,0(1):144-152.
被引量:1
5
肖斌.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范式[J]
.考试周刊,2018,0(74):34-34.
6
毛巧晖.
2022民间文学研究:回归文学及其当代价值的探求[J]
.中国文艺评论,2023(2):51-62.
被引量:1
7
祝鹏程.
中国民间文学研究2022年度报告[J]
.民间文化论坛,2023(3):69-79.
8
廖克敏,杨兴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形态”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探赜[J]
.贺州学院学报,2023,39(4):23-32.
9
刘丽萍.
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传播[J]
.唐山学院学报,2024,37(4):18-26.
1
本刊评论员.
中国文学创作与出版走向世界的重要标志[J]
.中国出版,2012(21):1-1.
2
徐佩玲.
中国文学在泰国传播与发展概况[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2(1):122-123.
被引量:1
3
王齐虎.
新媒体时代民间文学的传播与发展[J]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4(6):75-77.
被引量:2
4
多杰.
浅谈茶的文化在藏区的传播与发展[J]
.文学界(理论版),2010(8):247-247.
5
魏征.
论俄罗斯文学在中国的比较文学视角[J]
.北方文学(中),2016,0(9):154-155.
6
徐欢颜.
早期莫里哀研究与中国现代喜剧批评话语的建立[J]
.文艺争鸣,2014(5):130-133.
7
彭丽娜.
疏髯雪萧萧,生气长不死——论金农的文学活动[J]
.美与时代(美学)(下),2013(1):101-103.
8
庞琛,张敏.
“共谋”在现代翻译研究中的作用[J]
.作家,2008,0(24):202-203.
9
于红叶.
《红楼梦》的改编与传播[J]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14(4):34-36.
10
张佳琛.
小说《边城》两个英译本的对比分析——基于翻译美学视角[J]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6,33(6):57-60.
被引量:1
文艺研究
2000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