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2-28,共7页
Journal of Beijing Film Academy
共引文献187
-
1张芬.朗西埃教育思想对通识教育的启示[J].郑州师范教育,2021,10(4):11-14.
-
2温丽琼,张岚.审视与反思:新媒体环境下家暴议题报道中的“两性失衡”[J].新闻知识,2023(5):33-39.
-
3黄珞,吕雯菁.融媒时代电影文化影响青年意识形态的表征、成因与引导策略[J].新闻知识,2022(12):65-71.
-
4曹培鑫,薛毅帆.“保卫文化”:20世纪90年代的电视批评[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0(2):173-186. 被引量:3
-
5耿庆伟.老舍《离婚》的版本变迁与文本修改[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1(2):113-124.
-
6沈好.试论《纵向社会的人际关系》与意识形态[J].南大日本学研究,2022(1):194-205.
-
7张莉莉.元政治学:穿越资本主义国家的幻象——论巴迪欧关于政治内涵的全新界定[J].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2022(1):218-235.
-
8许江.置疑中国“当代文学史”及其若干写作观念的再探讨[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5(2):116-120.
-
9姜红.论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现象[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4(6):102-105. 被引量:9
-
10郝建.“第六代”电影研究:命名式中的死亡与夹缝中的话语生命(上)[J].山花,2005(3):128-139. 被引量:8
同被引文献45
-
1范希春.论法兰克福学派文化批判理论[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45(6):79-83. 被引量:12
-
2金民卿.西方大众文化理论研究评介[J].哲学动态,1999(10):37-41. 被引量:8
-
3庄宇新.当代中国大陆电影的经济问题(上)[J].当代电影,1996(3):17-23. 被引量:1
-
4胡克.现代电影理论在中国[J].当代电影,1995(2):65-74. 被引量:10
-
5李迅.电影观念:制作、评论和教育[J].电影艺术,1995(4):48-54. 被引量:2
-
6陶东风.文化批判的批判[J].天津社会科学,1997(3):65-71. 被引量:22
-
7陶东风.新“十批判书”之三——欲望与沉沦——当代大众文化批判[J].文艺争鸣,1993(6):10-21. 被引量:46
-
8徐贲.美学·艺术·大众文化──评当前大众文化批评的审美主义倾向[J].文学评论,1995(5):57-67. 被引量:28
-
9陈振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变化了的文化模式──法兰克福学派对大众文化的批判[J].哲学研究,1995(11):13-18. 被引量:4
-
10张汝伦.论大众文化[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36(3):16-22. 被引量:63
引证文献10
-
1高原.多元与反抗:战后大众文化与西方男性时尚中的身份与性别建构[J].装饰,2023(4):54-65.
-
2薛晓金.中国小剧场戏剧与商业戏剧[J].戏剧文学,2007(6):8-14. 被引量:4
-
3李春.回望与告白——解读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J].当代电影,2002(6):19-23. 被引量:2
-
4邓广,赵成文.作为社会实践的电影研究[J].当代电影,2002(4):55-59. 被引量:2
-
5薛晓金.浮出水面的商业戏剧[J].中国戏剧,2007(5):7-9.
-
6杨聪.网络时代的大众文化[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109-112. 被引量:7
-
7尤战生.接受与误读: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理论在中国[J].山东社会科学,2011(10):10-15. 被引量:5
-
8战迪.融媒体语境下电视真人秀节目的艺术原创与价值转换[J].中国电视,2016(2):88-91. 被引量:2
-
9张海燕,代文勃.国内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研究的建构性反思[J].阴山学刊,2020,33(5):59-65.
-
10荆蕙兰,贾颖.霍克海默文化工业批判理论及其现实启示探赜[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23-25.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23
-
1沈小风.论数字技术语境中的电影美学构建[J].电影评介,2008(21):52-53. 被引量:2
-
2周晓宁.《激情燃烧的岁月》之接受主义思考[J].职大学报,2004(1):44-46.
-
3宋立秋,孙亚迪.新时期我国企业文化的问题和对策探讨[J].中文信息,2013(12).
-
4崔腾.共鸣·改编·造梦——《激情燃烧的岁月》的改编与启示[J].电影评介,2009(16):56-58.
-
5曾琰,张卫伟.自由或是规范?——网络文化视域下德育创新的反思[J].甘肃理论学刊,2009(5):28-31. 被引量:3
-
6刘福英.论QQ农场折射出的大众文化特征[J].教育教学论坛,2010(23):246-247.
-
7高钰婕.从文化工业看网络草根文化[J].兰州学刊,2010(9):213-215. 被引量:3
-
8秦锦屏.小剧场话剧兴盛原因刍议[J].神州民俗,2011(6):90-92.
-
9许大玮,王纯.以微博为代表的“草根媒体”兴起,传统媒体如何应对?[J].美与时代(美学)(下),2012(1):108-109.
-
10费丹丹,周世群.浅析新时期大众文化视野下都市报的舆论监督[J].媒体时代,2012(4):39-42.
-
1铂净.“大乘佛教与当代社会”研讨会举行[J].世界宗教研究,2002(3):76-76. 被引量:1
-
2杨璐,纪颖艺.后现代主义与大众文化的对话[J].北方文学(下),2013(7):258-258. 被引量:1
-
3沈鹏.重在抓根本[J].求是,2002(11):16-16.
-
4杜秀春.国内外大众文化理论研究述评[J].当代社科视野,2008(5):36-40. 被引量:1
-
5张毅.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探析[J].改革与开放,2010(11X):184-184. 被引量:2
-
6施玮.电视视野下的后现代主义传播[J].文学教育,2009(5):52-52.
-
7倪伟.世纪之交的文化随想[J].学术研究,1998(10):108-110.
-
8雒海宁.“性善论”与孟子的美学思想[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6(3):132-134.
-
9李红波.试论普列汉诺夫功利主义的审美观[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6(S1):17-18.
-
10吕露.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及其启示[J].商,2015,0(16):137-1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