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级、阶级斗争与莎学研究——莎士比亚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
被引量:14
出处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7-11,共5页
Sichuan Drama
参考文献4
-
1杨苡.解脱了的哈姆雷特——怀念陈嘉师[J].当代外国文学,1996,17(2):159-162. 被引量:1
-
2赵澧,孟伟哉,管珑,吴芝蘭.论莎士比亚的社会政治思想及其发展[J].教学与研究,1961(2):20-27. 被引量:8
-
3李赋宁.莎士比亚的“皆大欢喜”[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56,2(4):56-71. 被引量:7
-
4吴兴华.莎士比亚的亨利四世[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56,2(1):110-131. 被引量:15
共引文献24
-
1倪小民.浅析莎士比亚的历史剧[J].唐都学刊,2001,17(S1):142-144. 被引量:1
-
2李伟民.对莎士比亚的开掘、守望与精神期待——纪念莎士比亚诞辰440周年[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3(5):26-29. 被引量:9
-
3鄂丽燕.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在《皆大欢喜》中的表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5):184-184. 被引量:4
-
4李伟民.肠断秋深写歌行——吴兴华与莎士比亚[J].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13(2):351-363. 被引量:1
-
5李伟民.莎士比亚在中国政治环境中的变脸[J].国外文学,2004(3):35-40. 被引量:6
-
6李伟民.莎士比亚亨利系列历史剧批评在中国[J].四川戏剧,2005(6):14-15.
-
7宁平.中国莎士比亚历史剧研究之滥觞[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6,8(2):34-37. 被引量:3
-
8李伟民.心悟博雅,以通古今——李赋宁先生与莎士比亚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06,27(2):81-85. 被引量:2
-
9李伟民.莎士比亚喜剧批评在中国[J].国外文学,2006(2):51-59. 被引量:3
-
10李伟民.福斯塔夫在消解英雄中所体现出来的喜剧精神[J].四川戏剧,2006(5):39-41.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160
-
1李伟民.爱国主义与文化传播的使命意识——杰出翻译家朱生豪翻译莎士比亚戏剧探微[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37(2):131-134. 被引量:19
-
2罗银胜.“被冷落的缪斯”——早夭的诗人吴兴华[J].书屋,2006(11):26-29. 被引量:3
-
3李伟民.对莎士比亚的开掘、守望与精神期待——纪念莎士比亚诞辰440周年[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3(5):26-29. 被引量:9
-
4王述文.论夏洛克形象的多重性[J].外国文学研究,1999,21(3):102-106. 被引量:15
-
5林一民.托尔斯泰为什么否定莎士比亚——兼谈文学接受中的差异性与背离性[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6,17(4):49-56. 被引量:1
-
6吴洁敏,朱宏达.朱生豪和莎士比亚[J].外国文学研究,1986,8(2):18-23. 被引量:8
-
7贺祥麟.介绍一位莎士比亚的朋友——评方平《和莎士比亚交个朋友吧》[J].外国文学研究,1985,7(1):76-83. 被引量:3
-
8魏善浩.一个复杂而矛盾的伟大喜剧艺术典型——福斯塔夫形象的美学再评价[J].求索,1985(4):77-82. 被引量:3
-
9赖干坚.“爱情至上”辩——关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评价问题[J].外国文学研究,1979,1(3):87-89. 被引量:2
-
10赵澧,孟伟哉,管珑,吴芝蘭.论莎士比亚的社会政治思想及其发展[J].教学与研究,1961(2):20-27. 被引量:8
引证文献14
-
1何建委.“回到马恩”与王元化接受莎士比亚的轨迹[J].东方丛刊,2021(1):181-195.
-
2李伟民.肠断秋深写歌行——吴兴华与莎士比亚[J].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13(2):351-363. 被引量:1
-
3李伟民.莎士比亚亨利系列历史剧批评在中国[J].四川戏剧,2005(6):14-15.
-
4李伟民.中国语境: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阐释策略[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7(1):74-79. 被引量:14
-
5李伟民.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哈姆莱特》——莎士比亚《哈姆莱特》的一个特殊译本《天仇记》[J].国外文学,2008(3):35-43. 被引量:11
-
6蒋倩.英雄受难——哈姆雷特延宕的基督教情结[J].英语研究,2008,6(3):46-49. 被引量:1
-
7曹晓青.莎士比亚与中国[J].湖南社会科学,2010(1):145-149. 被引量:4
-
8李伟民.被湮没的莎士比亚戏剧译者与研究者——曹未风的译莎与论莎[J].外国语,2015,38(5):100-109. 被引量:14
-
9龚刚.“十七年”时期的莎学探索——论吴兴华对《威尼斯商人》的解读及其范式意义[J].外国文学研究,2018,40(1):97-107. 被引量:2
-
10谢世坚,赵洁.多元系统理论视角下《哈姆雷特》的汉译——历史文化语境下《哈姆雷特》四种译本对比[J].宜春学院学报,2018,40(10):67-71.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47
-
1杨清.英语世界莎士比亚研究:新材料与新方法[J].中外文化与文论,2020(3):318-332.
-
2龚刚,李姝.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创生叙事及其缺憾[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1(1):209-217.
-
3李靖.栉风沐雨 译启山林:莎剧百年(1921-2021)译介之路探微[J].外国语言文学,2023,40(1):68-79.
-
4李伟民,廖红.身穿汉服的莎士比亚——邵挺与许绍珊文言文《罗马大将该撒》考释[J].都市文化研究,2023(2):133-145.
-
5田宇晨.晚清民国时期莎士比亚作品在上海的出版[J].艺术科技,2019,32(15):237-239.
-
6李伟民.自然诗歌中的一个孤独的宠儿——朱生豪的诗词创作与翻译莎士比亚戏剧之关系[J].英语研究,2009,7(2):40-45. 被引量:2
-
7景飞龙.试析《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道德冲突[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6):71-73. 被引量:4
-
8黄音频.论《哈姆莱特》语言的四美[J].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0(3):90-92. 被引量:2
-
9王怡云.从《罗密欧与朱丽叶》十四行诗的翻译看译者与翻译视角——基于结构主义的翻译[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67-70. 被引量:1
-
10杨晨.透过偶然的必然一作为“命运悲剧”的《罗密欧与朱丽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60-62.
-
1李伟民.莎士比亚传奇剧研究在中国[J].外语研究,2005,22(3):66-69. 被引量:8
-
2华延.青春和爱情的赞歌——《柔蜜欧与幽丽叶》曹禺译本再版序言[J].中国莎士比亚研究通讯,2015,5(1):159-161.
-
3曹树钧.论曹禺对中国莎学事业的卓越贡献——纪念曹禺诞辰一百周年[J].中国莎士比亚研究通讯,2011(1):34-36.
-
4黎曦.少数民族文学大事记[J].中国民族,2002(6):23-23.
-
5侯怡敏.苏轼文学研究述略[J].中国文学研究,1997(3):43-49. 被引量:4
-
6巫国明.收信[J].作品,2007(4):55-57.
-
7刘艳华,陈友艳.“垮掉的一代”——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社会的一面镜子——杰克·凯鲁亚克《在路上》解读[J].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06(5):95-97. 被引量:7
-
8李伟民.1993—1994年中国莎学研究综述[J].国外文学,1996(2):124-128.
-
9李伟民.二十世纪末中国莎学研究综述[J].四川戏剧,2001(4):20-23. 被引量:2
-
10刘和文.清诗总集百年研究进程[J].中国韵文学刊,2011,25(2):53-59.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