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四川人习惯把私营戏班和民间剧团称为'火把剧团'和'草台班子','火把'复燃,'草台'又搭,似乎成为当下戏曲领域不可忽视的景观。三五个人,七八条枪,钻茶馆,走乡镇,不摆架子,不择对象,你唱我唱众人唱,人乐己乐大家乐。如此这般'同乐乐'的观、演形式,久违多年以后又回到平民百姓当中,让人不能不油然而生感慨。遥想当年,头戴'私'字号帽子的火把、草台,随着计划经济模式在各行各业不容辩驳地全方位推进,曾作为梨园'改制'的重点对象,几乎在一夜之间被扫除干净,而顶戴'公'字号花翎的国营剧团却在官方办文化思想的扶持下转眼就遍布中华大地。那时节,刚刚踏上新社会建设道路而没有更多现成经验可借鉴的国人,从苏联'老大哥'那里搬来了国办大剧院模式,其影响之大之深,可以说历数十个春秋后仍未褪尽。据来自权威部门的资料,1956年1月20日这天,仅在地处华东的上海,经政府批准,就有69个剧团改体制为国营。
出处
《戏剧之家》
2000年第4期54-54,共1页
Home Dr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