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检察机关为被错告诬告者正名制度的构建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检察机关为被错告诬告者正名制度是指检察机关在办理直接侦查案件过程中,经过初查或立案侦查,查明举报失实,被举报人没有违法犯罪行为,确属受到错告、诬告的,依照被举报人的意愿,在一定范围内说明情况,澄清事实,消除因调查给被举报人造成不良影响的一种制度。
作者
王义尧
宁玲玲
机构地区
重庆市长寿区人民检察院
出处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12年第9期123-125,共3页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关键词
检察机关
违法犯罪行为
举报
侦查
分类号
D926.3 [政治法律—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1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72
同被引文献
16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4
1
单民,上官春光.
职务犯罪案件举报风险与制度控制[J]
.人民检察,2010(18):13-16.
被引量:2
2
李建明.
署名举报人对检察机关不立案决定的监督[J]
.人民检察,2008(7):41-43.
被引量:2
3
杨建顺.
行政法视野中的社会管理创新[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1,25(1):102-109.
被引量:66
4
薛国君,李志刚.
农村基层组织成员职务犯罪的法律适用问题[J]
.当代法学,2011,25(1):152-156.
被引量:6
二级参考文献
21
1
谭必清.《举报贪官零风险吉首推出代码举报制度》,载2010年2月6日《团结报》.
2
汕头检察院课题组.农村基层组织成员职务犯罪法律适用[EB/OL].http//copyright@2010360doc.com,2010-02-22.
3
李根强 金义祥.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法律适用问题及完善建议.当代学术论坛,2009,(12).
4
刘自强.浅谈农村基层组织成员职务犯罪案件法律适用[EB/OL].http//www.jcrb.com,2008-05-06.
5
梁亮.《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体制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见http://kyhz.Dsa.gov.cn/xzxy-kygl/detail?model=00000000000000005082&documentid=614.
6
小舟贤.《欧洲的“善政”概念的展开(一)》[J].自治研究,2005,(3).
7
陈心宇.《管理创新辨析》,见http://www.mie168.com/read.aspx.
8
邓建新.《陈冀平在广东调研基层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时指出:以服务促管理,实现五个创新》,载《法制日报》,2009-12-31.
9
张立荣、汪志强.《当代中国政府社会管理创新》,见http://www.80075.com/diansuanhuiji/200807/26-244785.shtml.
10
朱建璋.《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的若干思考》,载《余姚日报网》,2009-01-15,见http://www. yynews, com. cn/gb/node2/node40/userobjectlai96270.html.
共引文献
72
1
张有亮,赵龙.
催生与谨慎:社会转型背景下农村参与式管理初探[J]
.生态经济(学术版),2011(2):401-404.
2
江义知,郑杰.
乡董自治:冯桂芬的地方自治论说——社会管理创新的解读方式[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2):392-394.
3
张有亮,赵龙.
创新社会管理:参与式社会管理新论[J]
.长白学刊,2011(4):56-60.
被引量:10
4
马平.
社会管理创新——法治政府的路径选择[J]
.经济研究导刊,2011(28):260-262.
5
胡洪彬.
十六大以来我国社会管理研究回顾与展望[J]
.福州党校学报,2011(5):36-41.
被引量:2
6
黎慈.
公众参与:政府创新社会管理的有效保障[J]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1(6):85-90.
被引量:15
7
资金星.
社会管理创新的法哲学思维[J]
.甘肃理论学刊,2011(6):136-141.
8
马平.
借鉴西方社会管理经验 推动中国社会管理创新[J]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11,13(11):28-31.
被引量:1
9
罗豪才,苗志江.
社会管理创新中的软法之治[J]
.法学杂志,2011,32(12):1-4.
被引量:36
10
资金星.
社会管理创新的法哲学思维——人本的视角[J]
.湖湘论坛,2011,24(6):122-125.
同被引文献
16
1
周玉华,鲜铁可.
论诬告陷害罪[J]
.法商研究,1998,16(4):70-76.
被引量:12
2
汤啸天.
公众举报和对举报人的保护与奖励[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4(4):44-48.
被引量:3
3
王利明.
公众人物人格权的限制和保护[J]
.中州学刊,2005(2):92-98.
被引量:157
4
李继华.
我国检察举报制度的问题及对策[J]
.法学杂志,2006,27(2):106-109.
被引量:10
5
洪波,李轶.
公众人物的判断标准、类型及其名誉权的限制——以媒体侵害公众人物名誉权为中心[J]
.当代法学,2006,20(4):88-93.
被引量:29
6
吕翠流.
关于完善举报人保护制度的思考[J]
.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09(6):55-56.
被引量:7
7
刘孙承.
检察机关举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J]
.人民检察,2009(24):18-21.
被引量:9
8
王振宏,刘亚,蒋长好.
不同趋近动机强度积极情绪对认知控制的影响[J]
.心理学报,2013,45(5):546-555.
被引量:34
9
黄少安,张苏.
人类的合作及其演进研究[J]
.中国社会科学,2013(7):77-89.
被引量:63
10
谢彤.
诬告陷害罪探析[J]
.法学论坛,2001,16(1):61-68.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2
1
蒋丹,赵峥.
关于检察机关规范实名举报工作的几点思考[J]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34(4):32-35.
2
吴业国,吴祖昱.
诬告行为的释因逻辑及其治理路径研究[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3):66-7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陈建光,闫岩.
对领导干部不实举报的澄清保护机制研究[J]
.行政与法,2020(10):42-49.
被引量:2
1
刘星宇.
也谈“举报人举报失实并作伪证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J]
.广东质量,2002(4):40-41.
2
举报失实是否构成名誉侵权[J]
.法治与社会,2006(3):39-39.
3
吕萍.
关于开展举报失实澄清工作的一些调查方法——以A基层检察院一起举报案件分析为例[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6,0(24):72-72.
被引量:1
4
知识廊[J]
.法制与经济,1996,0(3):37-37.
5
人民检察院举报工作规定[J]
.新法规月刊,1996(10):19-22.
6
张凌云.
匿名举报制度刍议[J]
.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12,0(5Z):165-165.
7
刘葆枝.
巧摸自侦案件线索“六法”[J]
.中国检察官,1999(3):38-38.
8
汪宛夫.
反腐路上话艰难[J]
.社会,1994,14(11):4-8.
9
朱丽平.
浅析匿名举报件的成因及其处理原则[J]
.检察理论研究,1994(2):25-27.
10
王洪祥.
匿名举报若干问题初探[J]
.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89,7(4):35-37.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2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