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多元文化语境下的传统乐律理论研究——第六届东亚乐律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述评
被引量:
1
多元文化语境下的传统乐律理论研究——第六届东亚乐律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述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力图站在乐律学术和东亚乐律学会发展的双重视角对第六届东亚乐律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进行学术史评价。文章对研讨会中涉及律、调、谱、器及综合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创新学术观点的述评,并以相关背景为参照,辨析其中的学术或学科创新与贡献。
作者
王安潮
机构地区
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
出处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2012年第3期117-125,共9页
Journal of Tianjin Conservatory of Music
关键词
中国乐律学
东亚乐律学
新史学
音乐学科史
分类号
J612.1 [艺术—音乐]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5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214
同被引文献
56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0
1
张红梅.
再谈《180调谱例集》的音乐体系问题--回杨善武《五声性体系与七声体系的分野》[J]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9(2):8-14.
被引量:2
2
陈应时.
中国古代乐律学概述[J]
.文化艺术研究,2009,2(6):30-35.
被引量:7
3
黄翔鹏.
论中国传统音乐的保存和发展[J]
.中国音乐学,1987(4):4-21.
被引量:167
4
李成渝.
“同均三宫”的理论与实践——学习黄翔鹏先生相关论述的心得之二[J]
.音乐探索,2000(1):25-31.
被引量:6
5
陈应时.
阴阳八卦附会律吕的尴尬[J]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0(2):32-38.
被引量:7
6
张红梅.
关于《180调谱例集》“混杂不同体系”问题的分析——兼与杨善武教授商榷[J]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7(3):55-60.
被引量:5
7
陈应时.
“京房六十律”中的三种音差[J]
.中国音乐,2007(1):34-37.
被引量:10
8
徐荣坤.
一本舛误甚多的谱例集——评《中国传统音乐一百八十调谱例集》[J]
.音乐研究,2005(3):108-116.
被引量:11
9
郑祖襄.
从音乐实践中认识传统乐学理论——评黄翔鹏《中国传统音乐180调谱例集》[J]
.中国音乐学,2004(1):128-134.
被引量:12
10
王安潮.
黄翔鹏学术研究之研究[J]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6,25(4):47-51.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55
1
陈应时.
中国古代乐律学概述[J]
.文化艺术研究,2009,2(6):30-35.
被引量:7
2
杨善武.
黄翔鹏先生的苦音观[J]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99(4):1-9.
被引量:7
3
陈应时.
再谈“复合律制”[J]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99(1):1-4.
被引量:12
4
冯文慈.
评黄翔鹏“‘九歌’是九声音列”说[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9(2):81-87.
被引量:14
5
童忠良.
从十五调到一百八十调的理论框架——黄翔鹏“同均三宫”学习札记[J]
.音乐研究,1998(1):61-65.
被引量:16
6
赵宋光.
自豪确认中国音乐历史长河内的三度生律潜流———黄翔鹏对中国乐律学史的独特贡献[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8(1):3-4.
被引量:3
7
姜夔.
一个有战略意义的构想——学习黄翔鹏先生《建立我们自己的“基本乐理”[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8(1):5-5.
被引量:7
8
郑祖襄.
把“没有音乐的音乐史”变为有可听作品的音乐史——谈黄翔鹏的“曲调考证”及其学术价值[J]
.中国音乐学,1999(2):4-8.
被引量:14
9
赵金虎.
清末民初传习的二人台牌子曲《出鼓子》及其与中国传统乐学的渊源关系——为缅怀我国著名传统音乐学家黄翔鹏先生并几位二人台著名乐师而作[J]
.中国音乐学,1999(2):9-18.
被引量:5
10
高兴.
黄翔鹏先生音乐史学思想研究[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9(1):56-63.
被引量:2
共引文献
214
1
周耘.
论音乐传统的延续与传统音乐的变迁[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21(2):33-42.
被引量:10
2
温泉.
广西音乐文化遗产传承主体析论[J]
.民族音乐,2020(4):19-23.
3
彭桂云,彭秋红,彭桂莲.
土家族传统音乐的传播与传承[J]
.艺海,2023(9):23-27.
4
刘永福.
“同均三宫”之“证伪”谬说剖析[J]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23(3):65-82.
5
李雨珊.
勾稽古曲 接通古今——读《永昆曲牌音乐考述》[J]
.山东艺术,2023(2):106-111.
6
陈泽泉.
中国传统乐器“笙”的演变之路[J]
.东方收藏,2023(7):114-116.
7
秦思.
谁的非遗?——由滇剧引发的思考[J]
.大音,2021(1):193-211.
8
马洁.
乐种学研究综述[J]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4):72-74.
被引量:2
9
方岳民.
中国传统音乐的分类综述[J]
.作家,2012(12):227-228.
被引量:1
10
叶露倾.
国际音乐教育发展与中国音乐教育[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8(3):89-93.
被引量:11
同被引文献
56
1
陈雪.
古谱发新声 传统出新音——“古乐·新声:陈应时解译敦煌古谱音乐会”述评[J]
.音乐生活,2019,0(12):31-39.
被引量:1
2
赵维平.
东亚古谱学的一次盛会——记2005东亚古谱国际学术研讨会[J]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5(4):84-88.
被引量:4
3
陈应时.
怀念夏野先生[J]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5(4):30-31.
被引量:4
4
中国音乐史教学学术研讨会暨中国音乐史学会第五届年会学术讨论要点综述[J]
.音乐研究,1999(1):98-103.
被引量:3
5
小野美纪子,增山贤治.
读《音乐之源──中国传统音乐研究》[J]
.中国音乐,1999(1):54-55.
被引量:1
6
杨红.
一衣带水 源远流长——记中、日音乐比较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J]
.中国音乐,1996(1):2-2.
被引量:1
7
陈应时赴英合作研究后返沪[J]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90(3):23-23.
被引量:1
8
袁静芳.
友谊的彩虹 学术的桥梁——“中国音乐国际研讨会”述评[J]
.人民音乐,1989(2):8-10.
被引量:1
9
洛秦.
上海中国古乐团首场音乐会座谈会纪要[J]
.中国音乐,1988(4):40-42.
被引量:2
10
乔建中.
架起了解与交流的桥梁——1988年“中国音乐与亚洲音乐国际研讨会”综述[J]
.中国音乐学,1988(4):64-68.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赵玉卿,周永泽.
陈应时先生学术编年行述[J]
.音乐文化研究,2021(3):118-133.
1
王安潮.
基于学科建构语境下的“音乐评论”现状反思[J]
.皖西学院学报,2011,27(6):147-152.
被引量:2
2
薛帅杰.
黄宾虹书画“民学”观的新史学特征[J]
.理论与创作,2008(3):120-122.
3
孔令伟.
“新史学”与近代中国美术史研究的兴起[J]
.新美术,2008,29(4):49-59.
被引量:4
4
王德埙.
读《中国乐律学百年论著综录》[J]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1(4):76-76.
被引量:1
5
美术馆当代艺术文献展系列之博巴班前后的夏培耀研究:艺术史与社会学的双重视角[J]
.当代美术家,2014(1):5-5.
6
李偲毓.
浅谈梁启超"新史学"对民国时期美术史研究的影响[J]
.艺术品鉴,2015,0(9):156-156.
7
白生君.
王者之风 创新典范——论李斯特对钢琴艺术的创新与贡献[J]
.肇庆学院学报,2009,30(3):69-72.
被引量:1
8
郑妍然.
《乐学选集》阅读札记[J]
.北方音乐,2017,37(4):120-120.
9
郦苏元.
新电影史的理论与实践[J]
.当代电影,2005(1):22-29.
被引量:27
10
燕开济.
读《中国乐律学百年论著综录》[J]
.人民音乐,1999(10):48-48.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12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