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我国善意取得制度之思考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物权法》的颁布与实施标志着善意取得制度在我国法律上的"正式落户",然如何理解与适用《物权法》上的善意取得制度尚存争议。善意取得制度得以设置的目的在于为陌生人社会中的善意人降低交易成本,保障其确定地实现行为目的,为整个社会的交易安全提供一种制度保障。结合本土文化和时代背景来解读善意取得制度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做法,也是立法为民的真正体现,对植于我国土壤之上的善意取得制度进行中国化和现代化检讨对该制度在我国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对于实践中如何适用善意取得制度更具实益。
作者 项波
机构地区 江西理工大学
出处 《前沿》 2012年第15期67-71,共5页 Forward Posi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3

二级参考文献88

  • 1孟勤国,申惠文.我国《物权法》没有承认登记公信力[J].东方法学,2009(5):92-100. 被引量:24
  • 2李凤章.从事实到规范:物权法民意基础的实证研究——以土地问题为中心[J].政法论坛,2007,25(3):64-87. 被引量:13
  • 3陈荣宗.“举证责任之分配”.载《证据法论文选萃》.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页230.
  • 4《瑞士民法典》第930条
  • 5田士永.《物权行为理论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47页以下.
  • 6《德国民法典》,陈卫佐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 7[德]拉伦茨.《法学方法论》,陈爱娥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137页至第138页.
  • 8黄茂荣.《法学方法与现代民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29页和第135页以下.
  • 9[德]K·茨威格特,H·克茨.《比较法总论》,潘汉典等译,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63页.
  • 10[德]莱奥·罗森贝克.《证明责任论--以德国民法典和民事诉讼法典为基础撰写》,庄敬华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第30页.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