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的“不对”和“乱世”文明的毁坏——张爱玲创作中的现代“恐怖”和“虚无”
被引量:7
出处
《文艺争鸣》
CSSCI
2000年第3期63-69,共7页
参考文献18
-
1邵迎建著.《传奇文学与流言人生》的第一章.三联书店,1998年6月第一版.
-
2迅雨.《论张爱玲的小说》[J].万象,1944,(11).
-
3柯灵.《遥寄张爱玲》[J].香港文学,1985,(2).
-
4《忆胡适之》,《张爱玲散文全编》第309页.浙江文艺出版社,1992年7月第一版.
-
5陈思和.《关于张爱玲现象》,《犬耕集》第203页.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2月,第一版.
-
6《谈音乐》,《张爱玲典藏全集》第3卷,页140—141,哈尔滨出版社,2003年10月第一版.
-
7《有几句话同读者说》,《传奇》第354页.“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原本选印”丛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2月,第一版.
-
8孟悦.《中国文学“现代性“与张爱玲》,《批评空间的开创—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第348页,王晓明主编,东方出版中心,1998年7月,第一版.
-
9《沉香屑第一炉香》,《传奇》第147页.
-
10《金锁记》,《传奇》第53至54页.
共引文献53
-
1王霞.浅谈张爱玲小说中的音乐运用[J].文教资料,2007(34):101-102.
-
2韩颖.张爱玲作品中的荒原意识[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1):11-12. 被引量:3
-
3姚玳玫.与迅雨对话:张爱玲的女性修辞[J].新文学史料,2004(3):153-157. 被引量:1
-
4倪文尖.上海/香港:女作家眼中的“双城记”——从王安忆到张爱玲[J].文学评论,2002(1):87-93. 被引量:20
-
5刘锋杰.创作个性与文学转型的误读——重读傅雷《论张爱玲的小说》[J].文艺理论研究,2000(4):45-55. 被引量:14
-
6翟荣惠.浅析张爱玲作品中的陌生化表现手法[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4):86-89. 被引量:2
-
7张瑛.探视张爱玲笔下的女性人生[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5,22(4):46-47. 被引量:1
-
8颜小芳.铁屋子里的女奴和枷锁里的女鬼——祥林嫂、曹七巧形象分析与比较[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26(9):145-148. 被引量:1
-
9陆辉.人性残缺的女阿Q[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5(6):106-109. 被引量:1
-
10张丽华.从“君子安雅”到“越人安越”——周作人的风物追忆与民俗关怀(1930-1945)[J].鲁迅研究月刊,2006(3):66-77.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35
-
1姚玳玫.闯荡于古典与现代之间——张爱玲小说悖反现象研究[J].文艺研究,1992(5):76-86. 被引量:7
-
2谭桂林.俞平伯:人世无常与刹那主义——现代文学主题的佛学分析之一[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6(2):139-145. 被引量:3
-
3解洪祥.巨石底下的小草的呻吟——张爱玲小说之魂[J].文史哲,2001(2):63-66. 被引量:2
-
4秦红.永恒的瞬间——《到灯塔去》中的顿悟与叙事时间[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18(2):37-40. 被引量:12
-
5吴福辉.抗日战争的历史记忆与文学(专题讨论)--战争、文学和个人记忆[J].河北学刊,2005,25(5):172-174. 被引量:1
-
6王燕,董学武.论张爱玲小说苍凉的生成机制和现代性含蕴[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4(2):122-126. 被引量:4
-
7王安忆.人生戏剧的鉴赏者[A].陈子善编.作别张爱玲[M].上海:文汇出版社,1996.135.
-
8王德威.女作家的现代鬼话[J].台港文学选刊,1989,(3).
-
9陈芳明.张爱玲与台湾[J].中国时报·人间,1995,.
-
10赵园.张爱玲的传奇.开向沪、港"洋场社会"的窗口[A]..小说十家[C].浙江:浙江文艺出版社,1987.280.
引证文献7
-
1黄科安.苍凉的底蕴——张爱玲小说中的人生感悟与审美追求[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3(1):127-130.
-
2陶小红.范柳原与贾宝玉[J].红楼梦学刊,2008(6):118-140. 被引量:1
-
3代柯洋.苍凉:一种别样的美——论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蕴[J].凯里学院学报,2012,30(4):98-100.
-
4张聪敏.试论《倾城之恋》的爱情缺位[J].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12(9):45-49. 被引量:1
-
5牛镭.张爱玲小说的苍凉意蕴探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3(2):163-164.
-
6卢欣.苍凉背后的温情——张爱玲作品新论[J].汉字文化,2021(10):135-137.
-
7万永凤.“一刹那”的生命体悟与美学追求——张爱玲小说的一个视角[J].海峡人文学刊,2023,3(3):85-95. 被引量:1
-
1刘禹.素描:毁坏或伤害[J].诗林,2000(1):48-49.
-
2沈从文.情书[J].时代青年(悦读),2015,0(2):43-43.
-
3砚斐.住在我们心里的“小人儿”[J].文学少年(小学),2016,0(4):34-36.
-
4王霞.母亲的伞[J].兵团工运,2014,0(12):48-48.
-
5蒋子龙.树精[J].中外书摘,2014(1):69-70.
-
6杨瑛.苹果不再从天而降[J].民族文学,2011(3):65-77.
-
7王海英.大爱无疆[J].黄河,2008,0(3):33-33.
-
8黄琳芸.茶香依旧[J].作文与考试(高中版),2013(31):9-9.
-
9杜丽.脆弱的器皿[J].新世纪文学选刊,2005,0(7).
-
10梁永忠.熏獾[J].散文诗(下半月.校园文学),2013(1):147-1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