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日本的中国戏曲研究史 被引量:13

A History of the Studies of Chinese Drama In Japan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日本的中国戏曲研究史既不同于中国学者对本国戏曲史的研究,也不同于日本对西洋各国文学的研究。自大正初开始,盐谷温等以“汉文训读”展开了对中国戏曲的研究;这种传统二战前被京都学派所突破,吉川幸次郎等人依据语言史的观点,建立了一种共时研究的新格局;而战后以田仲一成为代表的戏曲研究则从各种版本所反映的各个时代的观众是如何“接受”戏曲的角度来观察酿出了种种戏剧活动的社会生态,从而建立了戏剧史研究的新框架。 The studies of Chinese drama in Japan are neither the same with that in China, nor the same with that of Western literature in Japan.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Age of Taiso, Shionoya Akira etc. carried on his scholarship of Chinese drama by means of 'Chinese char acters pronounced in a native way'; this scholastic tradition was surmounted by the school of Kyoto in the second world war, when Yoshigawa Kojiro etc. founded a synchronic system of study based on linguistics; After war ,Tanaka Yissei formed a new frame of studies of Chinese Drama by means of criticism of editions and reception theory.
作者 传田章
机构地区 日本放送大学
出处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00-107,共8页
关键词 日本 近代 中国戏曲研究史 戏曲史 接受史 Japan, studies of Chinese drama, modern age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

  • 1《东洋文化研究所纪要》.72,1977年,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
  • 2田中一成.《中国祭祀演剧研究》,东京东洋文化研究所,1981年.
  • 3田中一成.《中国的宗族和藏剧(中国の宗族と演劇》.东京东洋文化研究所,1985年.
  • 4田中一成.《中国乡村祭祀研究》.东京东洋文化研究所,1989年.
  • 5田中一成.《中国巫系演剧研究》.东京东洋文化研究所,1993年.
  • 6吉川幸次郎.《元杂剧研究》.东京:岩波书店,1948年..

同被引文献126

引证文献1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