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西学东渐的批判性反思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作为一种文化景观,西学东渐有其特定的历史内涵,它并不泛指历史上一切中西之间的贸易往来、友好交往和思想文化交流,而是特指明末清初以来西方科学技术、器物制度以及思想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和生长。在中华民族的特定生存际遇中,这一事件决定性地重塑了中国文化心态,国粹派和西化派的分化对垒及其对待外来文化的偏执态度,令汉唐以来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文化胸怀难觅影踪,其不思"会通"的致命缺陷对当下中国文化重建的警示意义尤为重要。就文化的形态和价值而言,"西学"对于非西方国家既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好"的。作为特殊文化形态,中西文化各有所长,二者独立而互补。因而,"会通超胜"理应成为中西文化交融的当然之道。
作者 孙成竹
出处 《滨州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6-8,12,共4页 Journal of Binzhou University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

  • 1罗荣渠主编.从“西化”到现代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58—59.
  • 2王树人.关于西学东渐的经验教训-兼论话语霸权与“失语症”问题[M]//中山大学西学东渐文献馆.西学东渐研究:第1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 3徐光启集[M].北京:中华书局,1963.
  • 4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6..
  • 5.李大钊文集: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 6张岱年全集第5卷[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6.

共引文献107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