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以《河湾》为例解读奈保尔作品中的自我指涉特征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英国著名小说家奈保尔2001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在国际上引发了巨大的争议。他一方面竭力融入西方主流文化,一方面仍以某种局外人的眼光估量着西方的堕落。作为第三世界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细读其作品可以感知作家个人的生活经历和当时的社会现实。《河湾》中的萨林姆和因达尔等知识分子形象实际就是奈保尔自己的投影。通过剖析小说中不同类型知识分子人物形象,深刻感知奈保尔对知识分子命运的关注。
作者 张荣升 丁威
出处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121-123,共3页 Journal of Changhu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基金 牡丹江市社科联项目"沃尔科特和奈保尔的加勒比书写及其对中国当代文学创作的启示"(编号:201117) 牡丹江师范学院青年人文一般项目"西印度文学双子星─沃尔科特 奈保尔研究对中国当代文学创作的启示"(编号:QY201127)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 1〔美〕萨义德.知识分子论[M].单德兴,译.台北:麦田出版社,1987.
  • 2[英]奈保尔.河湾[M].方柏林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
  • 3〔法〕梅米.殖民者与受殖者殖与民族主义[M].许宝强,罗永生,选编.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 4Howe, Irving. “A Dark Vision”. New York Times,1979 —05 —03.

共引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