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雷锋精神的再认识与榜样教育实践方法论创新——基于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思考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群众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的集体性道德焦虑和热情的道德期待并存的道德心态中,雷锋精神的反思和学雷锋活动转型正在这一社会心态中展开。雷锋精神代表着马克思主义伦理的实践高度,代表着阶级友爱的深度,诠释了马克思主义重要理论基点之一的"劳动"。学雷锋实践方法论转型需要推进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坚持政治建设和道德建设双重路径的"社会主义新人"培育方式,重视自我道德反思等教育力量,重视公民对榜样的批判性认同方式。学雷锋等社会性榜样教育正面临需要反思的节点,产生出实践创新的需要,榜样教育具有效用限度,实践中要避免榜样教育过分政治化,要重视榜样教育的促进公民道德发展和生活幸福作用。
作者 刘学坤
出处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133-136,共4页 Journal of Changhu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研究"(编号:10YJA71005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大学生政治心理研究"(编号:12YJA710099) 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资助项目"友爱教育与和谐社会"(编号:CXZZ11_0421)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 1陶克,王跃生.中国的雷锋现象:共和国精神文明的昨天、今天和明天[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2.
  • 2戴锐.榜样教育的有效性与科学化[J].教育研究,2002,23(8):17-22. 被引量:136
  • 3[美].A·班杜拉.思想和行动的社会基础:社会认知论[M].林颖,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12.

二级参考文献4

共引文献136

同被引文献5

二级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