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及课程群建设的思考
被引量: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针对重庆邮电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的需要,在分析现有课程体系、课程群以及实验教学平台的基础上,提出针对重庆邮电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以及课程群的建设思路和构建方案,涉及课程体系建设、课程群建设、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等。
作者
于洪
王国胤
夏英
机构地区
重庆邮电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出处
《计算机教育》
2012年第18期44-48,共5页
Computer Education
基金
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09-1-004和09-3-034)
国家特色专业建设项目(TS11691)
关键词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
课程体系
课程群
教学
分类号
G64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7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45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44
参考文献
5
1
王万森,钟义信,刘宏,等.我国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教育的现状与思考[J].中国人工智能学会通讯,2011(1):38-43.
2
王小捷.北京邮电大学的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J].中国人工智能学会通讯,2011(3):28-30.
3
蔡自兴.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发展战略思考[J]
.计算机教育,2011(15):8-11.
被引量:11
4
刘洪涛,王国胤,胡军.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课程规划与建设[J]
.计算机教育,2010(19):32-34.
被引量:2
5
中国云计算网[EB/OL].[2012-07-16].http://www.cloudcomputing-china.cn/.
二级参考文献
17
1
钟义信.
智能科学与创新教育[J]
.中国大学教学,2006(1):28-29.
被引量:7
2
曾安,余永权,曾碧.
人工智能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J]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6,27(6):40-43.
被引量:8
3
钟义信.
设置“智能科学与技术”博士学位一级学科:必要性、可行性、紧迫性[J]
.计算机教育,2009(11):5-9.
被引量:16
4
王万森,钟义信,韩力群,刘宏,王志良,彭岩.
我国智能科学技术教育的现状与思考[J]
.计算机教育,2009(11):10-14.
被引量:36
5
谢昆青.
第一个智能科学技术专业——回顾在北京大学六年来的创建历程[J]
.计算机教育,2009(11):16-20.
被引量:14
6
方勇纯,刘景泰.
南开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体系与实验环境建设[J]
.计算机教育,2009(11):21-25.
被引量:17
7
张彦铎,王海晖,刘昌辉.
地方工科院校“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的若干思考[J]
.计算机教育,2009(11):38-42.
被引量:12
8
胡军,李伟生,王国胤,吴渝.
重庆邮电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中的若干问题探讨[J]
.计算机教育,2009(11):57-60.
被引量:7
9
祝长生,王志良.
“人工情感”教材建设与教学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9(11):98-101.
被引量:2
10
谷学静,王志良,黄晓红.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J]
.计算机教育,2009(11):108-111.
被引量:4
共引文献
10
1
王子民,刘振丙,杨青,周萍.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中的几点问题[J]
.计算机教育,2012(18):53-55.
2
丁学君,姜继忱,田勇.
依托科研项目的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
.计算机教育,2013(19):107-110.
3
李晖,潘凡.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虚拟现实技术课程教学改革[J]
.计算机教育,2014(19):74-76.
被引量:1
4
蔡自兴.
中国人工智能40年[J]
.科技导报,2016,34(15):12-32.
被引量:156
5
蔡自兴.
智能科学学科若干问题的讨论[J]
.计算机教育,2017(10):6-8.
被引量:7
6
张敬伟,林煜明,张会兵,杨青,何倩.
大数据驱动与专业导师引导双引擎助力的智能专业人才培养[J]
.计算机教育,2017(10):94-96.
被引量:1
7
项凤涛,张万鹏.
基于产出导向的情境教学方法研究探索[J]
.高教学刊,2020,0(6):74-76.
被引量:3
8
李晖.
面向地方高校的人工智能导论课程改革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21(11):51-53.
被引量:8
9
丁芝侠,李赛,杨乐.
“课程思政”背景下人工智能导论课程的研究与实践[J]
.大学(教学与教育),2024(6):115-118.
10
包建荣,秦艺鹏,刘超,李杰,姜斌.
LSTM 智能导向的电子信息实践教改探索[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24,41(8):222-229.
同被引文献
45
1
雷景生,康耀红,钟声.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与整合[J]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3(4):359-361.
被引量:21
2
王珏,周志华,周傲英.机器学习及其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
周志华.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J].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2007,3(12):27.37.
4
Mjolsness E, DeCoste D. Machine learning for science: state of the art and future prospects[J]. Science, 2001(5537): 2051-2055.
5
Mitchell T M. Machine learning[M]. New York: McGraw Hi11,1997.
6
黄河燕.大数据时代计算机专业教育探讨:大数据时代[j].中国计算机通讯,2012(12):47-50.
7
谢昆青.
第一个智能科学技术专业——回顾在北京大学六年来的创建历程[J]
.计算机教育,2009(11):16-20.
被引量:14
8
方勇纯,刘景泰.
南开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体系与实验环境建设[J]
.计算机教育,2009(11):21-25.
被引量:17
9
焦李成,石光明,钟桦,公茂果,缑水平,侯彪,王爽,高新波.
“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特色专业建设的实践与探讨[J]
.计算机教育,2009(11):26-29.
被引量:6
10
彭岩,王万森.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9(11):30-33.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9
1
曾宪华,李伟生,于洪.
智能信息处理课程群下的机器学习课程教学改革[J]
.计算机教育,2014(19):60-62.
被引量:17
2
宋巍,刘丽珍,王函石,王万森.
智能信息获取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新思考[J]
.计算机教育,2014(19):63-65.
3
曾宪华,夏英,兰文富.
大类培养模式下的智能科学与技术特色人才培养[J]
.计算机教育,2015(12):7-11.
被引量:6
4
陈白帆,刘丽珏,蔡自兴,唐琎.
智能科学与技术课程群建设的探索[J]
.计算机教育,2017(10):22-24.
被引量:5
5
戴小鹏,申聪,李东晖,王奕.
智能时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模式研究[J]
.湘南学院学报,2018,39(2):81-84.
被引量:3
6
张睿,杨吉斌,李志刚.
陆军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J]
.国防科技,2019,40(4):35-40.
被引量:3
7
刘柯,邓欣,于洪.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认知科学基础”课程建设探析[J]
.教育教学论坛,2020(15):84-85.
被引量:4
8
陈义明,刘桂波,张林峰,朱幸辉.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特色方向的确立与课程体系构建[J]
.计算机教育,2020(7):162-165.
被引量:6
9
王烨,于洪,刘群,曾宪华,刘柯.
面向来华留学生的课程建设探析——以“人工智能概论”课程为例[J]
.教师,2021(35):105-106.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44
1
刘宁,赵建华.
人工智能时代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
.系统仿真技术,2022,18(1):68-72.
被引量:2
2
王雪,何海燕,栗苹,张磊.
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研究:回顾、比较与展望[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68(1):42-51.
被引量:46
3
曾宪华,夏英,兰文富.
大类培养模式下的智能科学与技术特色人才培养[J]
.计算机教育,2015(12):7-11.
被引量:6
4
于化龙,左欣,高尚,秦斌.
“智能信息处理”课程群教学改革模式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6(15):82-83.
被引量:6
5
邓志鸿,谢昆青.
机器学习课程的教学实践——以北京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为例[J]
.计算机教育,2016(10):18-19.
被引量:20
6
刘晓光,李忠伟,周环,郭宇飞.
竞赛和实践推动具备国际视野的智能科学人才培养[J]
.计算机教育,2016(10):26-29.
7
栾晓,于洪.
智能游戏开发与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探索[J]
.计算机教育,2016(10):42-44.
被引量:2
8
王雷全,吴春雷,郭晓菲.
机器学习科研实践课程建设[J]
.电子世界,2017,0(17):50-51.
被引量:6
9
舒禹程,于洪.
“智能游戏开发与设计”课堂教学[J]
.计算机教育,2017(10):15-18.
10
周士印.
面向智能制造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信息安全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
.信息系统工程,2018,31(4):167-167.
被引量:6
1
谷学静,王志良,黄晓红.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J]
.计算机教育,2009(11):108-111.
被引量:4
2
杨鹏,张建勋,刘冀伟,张磊.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的思考[J]
.计算机教育,2010(19):11-14.
被引量:11
3
罗娟,李智勇,李仁发.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思考[J]
.计算机教育,2016(10):20-21.
被引量:5
4
王志华,李学相,李翠霞,宰光军.
面向应用的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增设需求分析[J]
.计算机教育,2015(24):1-5.
被引量:2
5
刘坤,陈海永,邢关生,杨德东,张磊,宣伯凯.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传统课堂与视频公开课的混合教学模式[J]
.计算机教育,2015(18):71-74.
被引量:2
6
胡军,李伟生,王国胤,吴渝.
重庆邮电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中的若干问题探讨[J]
.计算机教育,2009(11):57-60.
被引量:7
7
刘坤,孙鹤旭,杨鹏,张磊.
先知还是先行?——关于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课程改革[J]
.计算机教育,2011(15):92-94.
被引量:1
8
杨德东,孙鹤旭,杨鹏,张磊.
人工智能概论课程的教学思考[J]
.计算机教育,2011(15):86-88.
被引量:5
9
方勇纯.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情况分析与专业建设[J]
.计算机教育,2010(19):51-54.
被引量:8
10
李晓东.
关于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以中山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J]
.计算机教育,2015(18):2-5.
被引量:11
计算机教育
2012年 第1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