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理念的内涵与建构——“新世纪海峡两岸高教理念学术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2
出处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0年第5期138-139,共2页
Journal of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同被引文献16
-
1刘宝存.威斯康星理念与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J].理工高教研究,2003,22(5):15-16. 被引量:54
-
2徐辉,季诚钧.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地区高校通识教育之比较[J].比较教育研究,2004,25(8):61-65. 被引量:52
-
3于淑文,李伟.强化通识教育以营造浓厚的校园人文文化氛围[J].甘肃农业,2005(4):32-32. 被引量:1
-
4刘钧燕.通识教育,抑或专业教育的补充?——对北京大学本科生素质教育通选课的分析[J].复旦教育论坛,2006,4(1):8-13. 被引量:21
-
5张磊.破产危机之下,大学该换换套路了[N].每日新报,2011-05-04(2).
-
6李培根.高等工程教育中的边界再设计[EB/OL]. [2011 -06 - 12]. http://www, hust. edu. cn/ content/content_22297, html.
-
7任定成.《科学研究导论》撰写框架:整合20世纪STS学术遗产的一个尝试[A].第六届东亚科技与社会(STS)国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5.
-
8戚肖肖,潘传德.综合性大学学生对医学通识课程公选课选择偏好的logistie分析[A].2006年浙江省医学教育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
-
9向铁元,乔卉,彭辉,郭晓云.本科教学中开设通识课程的必要性-"绿色电力"通识课程教学有感[A].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
-
10倪肠.体现通识教育理念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J].高教研究(西南科技大学),2007,23(4):22-26. 被引量:13
二级引证文献6
-
1史云波,吕春明.和而不同——文化全球化的价值取向[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3):73-77. 被引量:3
-
2余江舟.着眼育人为本 加强大学文化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12(23):59-60. 被引量:1
-
3罗生芳.基于校园文化创新的高职院校特色化发展路径探索——以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高教论坛,2013(1):114-116. 被引量:4
-
4马洪丽.地方高校文化与区域文化互动发展模式——文化素质提升工程的有效路径[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5(7):93-95.
-
5严岳峰,王莉娜.基于通识教育理念的英语课堂教学评估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8(15):238-239. 被引量:2
-
6杨慷慨,蔡宗模,吴朝平.“互联网+”视角下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多重意蕴[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20,29(5):17-21. 被引量:1
-
1汪明义.关于加快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的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2011(8):9-11. 被引量:15
-
2张宝泉.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理念的嬗变[J].中国高教研究,1999(1):47-49. 被引量:5
-
3薛薇.张晋峰谈高等教育理念的革新[J].科教文汇,2005(7):31-34.
-
4郭晓宁.以学生为中心: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的理念[J].教育探索,2002(12):47-48. 被引量:11
-
5秦华伟.从理念到高等教育理念的哲学思考[J].华北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0(4):42-43. 被引量:6
-
6郑宇红,侯启海.通识教育对我国高等教育理念的挑战[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6,16(4):37-39. 被引量:2
-
7汪泓.论21世纪的高等教育理念[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04(1):1-3.
-
8魏平.学分制条件下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改革思路[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2):96-98. 被引量:3
-
9李玉倩.“学”为中心的高等教育理念实现研究述评[J].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4,28(4):70-73. 被引量:1
-
10谢爱武.论“以人为本”的高等教育理念[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5,19(5):131-132. 被引量: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