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
2000年第6期34-35,共2页
Global Science,Technology and Economy Outlook
同被引文献22
-
1[3]周和毅.民营企业亟须走出贪大误区[N].市场报,2000-11-13(07).
-
2[8]Paul Stoneman. Handbook of the Economics of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ical Change[ M]. Oxford: Blackwell, 1995.
-
3[10]克雷顿·克里期滕森.创新者的窘境[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
-
4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科技发展和技术贸易司.技术贸易统计分析[OL].http://kjs.mofcom.gov.cn/aarticle/ztxx/dwmyxs/u/200501/20050100338084.html.
-
5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科技发展和技术贸易司.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统计数据[OL].http://kjs.mofcom.gov.cn/aarticle/bn/bs/200506/20050600138524.html.
-
6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年
-
7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
8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8.
-
9刘助柏.论知识创新能力[J].机械工程学报,1999,35(1):6-10. 被引量:27
-
10张辉鹏,吴贵生.欧盟跨世纪的技术创新发展战略[J].经济学动态,1999(11):50-5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32
-
1全锐,张宏程.我国技术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7(36):14-15. 被引量:1
-
2周苹.国外技术在中国转移效应的分析[J].国际商务研究,2007,28(4):10-15. 被引量:1
-
3李牧南,周俊锋,朱桂龙,梁雪梅.广东专业镇技术创新效率评价——基于DEA和问卷实证的双重视角[J].科学学研究,2015,33(4):627-640. 被引量:30
-
4滕世华.对市场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思考[J].宁夏党校学报,2002,4(4):28-31.
-
5袁晓琳,蔡伟.技术标准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出口的影响研究[J].中国商界,2009(10):214-215.
-
6欧阳峣,生延超.合作型创新: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技术创新形式[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6,27(2):43-45. 被引量:4
-
7赵玉阁.重视和加强对我国技术贸易发展对策的研究[J].经济师,2007(3):48-48. 被引量:2
-
8张蓝建.提升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国际竞争力的举措[J].世界经济情况,2007(6):5-8.
-
9王爱峰.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建设途径[J].商场现代化,2008(12):93-94.
-
10张海玲.中日国际技术贸易政策比较研究[J].现代商业,2008(17):18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