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22
-
1肖洪根.谈对旅游学科理论体系研究的几点认识[J].旅游学刊,1998,13(6):41-45. 被引量:41
-
2许涛,张秋菊,赵连荣.我国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概述[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4,18(6):123-127. 被引量:32
-
3訾永成,马耀峰.我国西部生态旅游开发构想—以陕西省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19(1):81-85. 被引量:10
-
4邓金阳,陈德东,李世东.森林生态旅游的生态影响──兼论建立定位站的必要性[J].农村生态环境,1996,12(1):24-28. 被引量:7
-
5唐海萍 唐少卿.既发展旅游又保护资源[J].甘肃旅游,1995,(3):18-19.
-
6Nith,B 吕永龙(译).环境管理[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6.220-263.
-
7中国自然资源丛书编辑委员会.中国自然资源丛书(森林卷)[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5.6-15.
-
8吴必虎,蔡利平.美国大学中的旅游研究--旅游研究向名牌大学的渗透[J].旅游学刊,2001,4(16):73-77.
-
9吴征镒.中国植被[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
-
10刘宇.中国生态旅游发展中的问题及政府规制[J].经济问题探索,2008(7):96-100. 被引量:15
二级引证文献33
-
1陈莹莹.五营国家森林公园的发展及创新[J].中国证券期货,2012,15(12):310-311.
-
2靳涛.浅析农业生态旅游园区主题形象的特色定位[J].经济视角(下),2009,0(10):13-15. 被引量:1
-
3王崑,徐淑梅,石福臣.生态旅游区资源评价与保护性开发[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4,32(6):113-115. 被引量:3
-
4程道品,刘宏盈.桂林市森林生态旅游开发模式研究[J].林业调查规划,2005,30(2):37-40. 被引量:12
-
5张立峰.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探讨[J].生态经济,2005,21(10):89-91. 被引量:2
-
6臧淑英,吴相利,伊仙美.发展接续产业避免资源型城市“林竭城衰”——以黑龙江伊春市接续产业发展研究为例[J].经济地理,2006,26(4):589-593. 被引量:7
-
7吴相利,臧淑英.伊春市森林生态旅游开发模式[J].经济地理,2006,26(6):1071-1075. 被引量:9
-
8汪永华.南华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及森林保育初步研究[J].广东园林,2006,28(6):10-15. 被引量:1
-
9原民龙,王丽,李永祥.木兰围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与保护性开发[J].河北林业科技,2006(6):35-37. 被引量:3
-
10李薇,潘祺志,唐海萍.北京东灵山亚高山草甸旅游开发与保护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23(1):81-83. 被引量:13
-
1于珊珊,高正捷,杨月红,程杨.水体底泥对重金属的吸附机理研究进展[J].环境工程,2015,33(S1):1018-1020. 被引量:7
-
2王萍,李国昌.羟基磷灰石的制备及除氟性能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09,3(3):564-568. 被引量:32
-
3王海荣,李凯慧.活性炭纤维处理染料废水的实验研究[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0(1):59-62. 被引量:4
-
4加拿大:转基因环保猪—“弗兰肯猪”诞生[J].中国食品,2011(3):60-60.
-
5余斌,李源泉,刘坚.环境价值论及矿业开发对环境生态影响述评[J].黄金,1998,19(3):15-19. 被引量:7
-
6傅金祥,王锋,李敬宝,池福强.应急处理苯胺污染水源水的粉末活性炭吸附工艺的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7,29(9):689-692. 被引量:22
-
7柴振荣.中弗兰肯生产废物的处理问题[J].管理观察,1994,0(7):34-34.
-
8韩力平,王建龙,刘恒,施汉昌,钱易.泥浆体系中受喹啉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J].环境科学,2000,21(6):89-91. 被引量:8
-
9李新华,刘景双,于君宝,王金达.土壤硫的氧化还原及其环境生态效应[J].土壤通报,2006,37(1):159-163. 被引量:9
-
10茹加,刘会娟,曲久辉,代瑞华.类脂复合吸附剂去除水中微量七氯和环氧七氯的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06,26(11):1757-1762. 被引量: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