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乾安油田老区剩余油挖潜技术研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思路,采用沉积微相、动态监测、油藏工程及数值模拟等方法,深入总结了乾安油田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的有效做法,明确了乾安油田剩余油分布垂向上仍以主力油层为主,平面上分布在以河口坝为主体的相带内,落实到井网,剩余油分布在油水井排非主流线区域。应用剩余油研究成果,有效的指导了乾安油田的挖潜工作,在确定合理的井网方式基础上开辟井网调整试验区,并取得了较好的调整效果。
作者
郑淑彬
杨丽华
莫琼华
机构地区
吉林油田公司调剖调驱项目经理部
吉林油田公司乾安采油厂
出处
《内江科技》
2012年第9期68-69,共2页
关键词
剩余油
沉积微相
动态监测
数值模拟
调整挖潜
分类号
TE327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6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61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5
1
吴诗勇,李自安.
精细地质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06,28(2):58-64.
被引量:16
2
胡书勇,张烈辉,清绍学,寥清碧,刘柏林.
“三低”油田中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研究及综合调整挖潜技术[J]
.钻采工艺,2005,28(2):28-30.
被引量:17
3
高博禹,彭仕宓,王建波.
剩余油形成与分布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
.特种油气藏,2004,11(4):7-11.
被引量:81
4
温静.
“双高期”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挖潜对策[J]
.特种油气藏,2004,11(4):50-53.
被引量:39
5
高建,侯加根,林承焰,焦巧平.
特低渗透砂岩油藏剩余油分布的主控因素及有利区块评价[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1(1):13-18.
被引量:20
二级参考文献
86
1
谢辉.
浅水粗粒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微相特征与油气产能的关系——以焉耆盆地宝浪油田为例[J]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04,26(4):37-40.
被引量:14
2
刘艳,高有瑞.
已探明未开发石油储量评价的模糊数学方法[J]
.石油勘探与开发,1993,20(1):105-109.
被引量:10
3
吕晓光,田东辉,李伯虎.
厚油层平面宏观非均质性及挖潜方法的探讨[J]
.石油勘探与开发,1993,20(4):58-63.
被引量:13
4
吕晓光,于洪文,田东辉,郑兴范.
高含水后期油田细分单砂层的地质研究[J]
.新疆石油地质,1993,14(4):345-349.
被引量:19
5
张昌民,林克湘,徐龙,施冬.
储层砂体建筑结构分析[J]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1994,16(2):1-7.
被引量:51
6
林克湘,张昌民,刘怀波,雷卞军,屈平彦,马文雄,唐瑞英.
青海油砂山分流河道砂体储层骨架模型[J]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1994,16(2):8-14.
被引量:17
7
曾大乾,李淑贞.
中国低渗透砂岩储层类型及地质特征[J]
.石油学报,1994,15(1):38-46.
被引量:231
8
侯建国,高建,张志龙,梅成义.
五号桩油田桩74断块特低渗砂岩油藏微构造模式及其开发特征[J]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9(3):1-5.
被引量:8
9
焦春泉,李祯.
河道储层砂体中隔挡层的成因与分布规律[J]
.石油勘探与开发,1995,22(4):78-81.
被引量:79
10
吕晶,俞静,杨根锁.
表外储层厚度电性标准的确定[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996,15(1):17-20.
被引量:7
共引文献
161
1
李艳静,魏小东,李建林,陈建功,王茜,李佳佳.
流体活动性属性分析剩余气预测技术在孟加拉T气田的应用[J]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23,58(S01):105-111.
2
余晓华,雷燕.
油田开发后期储层建模技术应用[J]
.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34(4):16-19.
被引量:4
3
李梅.
“双高期”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潜力分析[J]
.内蒙古石油化工,2012,38(7):147-149.
被引量:1
4
马薇.
完善注水工艺技术实现二次采油[J]
.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37(12):94-96.
被引量:3
5
魏云,郭军辉.
油气藏井间连通性研究方法[J]
.辽宁化工,2012,41(9):960-962.
被引量:3
6
曹晓红.
杜48块杜0组油层挖潜对策研究及应用[J]
.管理学家(学术版),2014(5).
7
陈帅.
薄互层稠油油藏常规火驱开发主要影响因素及调控工作[J]
.管理学家(学术版),2014(5).
8
于水.
二、三类油层高含水期综合调整效果认识[J]
.内蒙古石油化工,2014,40(2):41-42.
被引量:1
9
段秉红.
桩74块特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浅析[J]
.内蒙古石油化工,2014,40(1):153-156.
被引量:1
10
康波,葛启兵,刘桂香,梁金昌,范红艳.
温西三区块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J]
.吐哈油气,2012,17(1):36-39.
被引量:2
1
陈栗,王敬瑶,陈茜.
乾安油田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挖潜研究[J]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2011,1(3):26-29.
被引量:2
2
王莹.
英台油田措施挖潜有效做法研究[J]
.化工管理,2014(27):110-110.
3
孙晓群,田甜,朱秀姣.
提高中原油田油气集输系统效率的有效做法[J]
.石油工程建设,2009,35(4):63-64.
被引量:6
4
李延军.
海拉尔油田注空气和CO_2驱试验效果及应用潜力[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3,32(5):132-136.
被引量:8
5
王冬梅,郝悦兴,朱雷.
三元复合驱合理井网、井距分析[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999,18(3):22-23.
被引量:12
6
徐洪涛,张卫东,吴琦博,张福众,门显峰,李广庆.
合理利用密封元件 降低常压装置泄漏率[J]
.石油化工安全技术,2001,17(3):32-36.
7
倪新锋,王招明,杨海军,沈安江,张丽娟,乔占峰,郑兴平,赵宽志.
塔北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岩溶作用[J]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0,17(5):11-16.
被引量:31
8
陶云光.
轮古西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特征研究[J]
.天然气工业,2007,27(2):20-22.
被引量:14
9
郝大伟.
扶余油田注水井提效测试有效做法[J]
.化工管理,2015(33):35-35.
10
巢华庆,廖炎光,李士元.
大庆油田落实稳油控水方针的认识与实践[J]
.石油勘探与开发,1994,21(1):57-64.
被引量:6
内江科技
2012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